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狮山时评 > 正文

【校运前声】浅论大学体育精神的回归

“一所合格的大学,是把教育教学搞好;一所好的大学,更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养成;一所优秀的大学,除了前两者之外,还要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115周年华诞之日,面对全校师生、校友和来宾,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充满激情的演讲,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据4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

而上海大学对于体育的重视,则来自前校长钱伟长的理念。近年来这所学校的新生在接到录取通知书时,还会收到另一份通知:大学期间必须学会游泳,否则不予毕业。这一项在全国综合型大学中并不多见的要求,推行之初也曾受到质疑。“现在没人反对了,学校、学生、家长都意识到了学会游泳的好处。”

两则消息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当下体育精神正在从不同层面上回归大学校园。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原因浅论有二。

一、大学体育精神的回归有助于学生素质养成

蔡元培先生有语曰:“所谓健全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体育是为“健全人格”之首,并谓:“体育最要之事为运动,凡吾人身体与精神,均含一种潜势力,随外围之环境而发达,故欲发达至何地位,既能至何地位。”

诚然,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层递性,且又相互反馈强化。

不可否认,体育精神代表着一些公认的人文价值,比如合作精神、拼搏精神、控制能力、社会准则等。相对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体育精神回归大学校园是难能可贵的,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可谓益处良多,特别是在促进学生身心(身体和精神)健全发展方面。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是其他知识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体育精神对年轻人的心智成长和行为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郑南宁如此阐述自己对体育精神的理解。

“一个大学生毕业进入职场后,不见得都会遇到快乐舒服的环境。我们提倡用快乐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而这正是体育可以赋予一个人的素质。”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说。

对于体育在美国大学的地位,参加今年深圳大运会的美国代表团团长加里•坎宁安说得直截了当:“体育被称为大学的大门,体育文化历史悠久,运动风气非常兴盛。大学也为美国体育培养出源源不断的人才。

如此来看,西安交大和上海大学的体育教育革新的确走在了高校前列,做到了让学生“在体育精神的追求中成长”,以达“完全人格”。

二、大学体育精神的回归有助于校园文化传承

不同大学的智育方式可能不同,但体育精神更像是大学共通的底色。体育文化作为体育精神的多样性具象,则是一所大学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作为生产活动的衍生品,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恰契合校训“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中的文化传承之意。

比如校运会,今年已是第50届,很难说清历届校运会萦绕了全校多少师生的情结,一滴滴洒下的汗水、一声声呐喊的加油都记录下了学校的历史进程,也逐步推动学校的体育事业进入到了“阳光体育,全民健身”的时期。

在这一理念下,2009年校运会引入了舞龙项目,2010年呈现了500人的传统秧歌扇表演,今年又将有1200名学生组成的翻板方阵。此外,太极柔力球、武术、舞龙舞狮、健身健美、定向越野、射箭、拓展等体育课程也都已开设,并成立了相应的体育俱乐部。

这些体育活动的开展已渐在校园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淀积补充到了校园体育文化的不同方面,尤其是在“力耕”与“立己”的传承层次上。“面对胜利从零开始,面对不公冷静处置,面对失败屡败屡战,这些在体育运动中经常遇到的状况,将有利于培养一个人走向社会的竞争力。”显然,也将谱写我校学子“肩重任”、“图自强”的新历史文化篇章。

最后,在此分享6月8日济南时报《2012年山东高考正式开考体育 初步方案已经出台》的报道。文章中提到,“目前山东的素质教育已经推进到一个深层次,从今年招收的高一学生开始,高中就不再文理分科,同时,明年的高考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体育正式进入山东高考。”

这也是国家素质教育工程推进的一个体现,在中等教育中坐了太久冷板凳的体育将焕发出新活力。应如是,大学校园则更要敞开怀抱,来欢迎体育精神的回归,以更好地实现育人的第一要务,构建起自身的文化品格。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李塬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