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学术期刊:责任与使命

    编者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发展目标、必须遵循的原则等,提出到2020年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要求。

    我国当今共有6000多家学术期刊,一直以来对繁荣学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生产力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也产生了学术腐败、道德失范、评价失真等不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问题。今天编发的这篇文章针对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学术期刊应把学习贯彻《决定》精神作为当前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提高对文化体制改革意义的正确认识,将思想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增强贯彻《决定》、积极投身文化体制改革的自觉性,以《决定》为指针,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学术期刊发展的战略、模式、体制机制等问题,积极改革和发展学术期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A·提升学术诚信吸引高端论文

    《决定》指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文化工作者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决定》还指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学术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当今社会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的重要表现之一,而学术领域作为社会文化的金字塔顶端部分,对全社会的辐射影响巨大。要通过对学术不端惩戒问题的解决,让学术诚信建设与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有机结合。为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大力弘扬科学道德。学术期刊由于对很大一部分学术成果的问世拥有最终裁决权,实际上是从某一方位某一层面操控着整个学术生态环境。弘扬科学道德是学术期刊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其二,加强编辑行业自律。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其身不正,何能正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要强大要崛起,需要中国学术自主持续发展,需要铸造发行自己的学术硬通货。为了创建国际科学大刊,需要时间和坚持,从管理体系、办刊模式、体制机制、办刊队伍和建立新型学术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以形成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格局,努力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国际发展趋势和高水平学术期刊办刊规律的办刊道路。一是有关部门应制定有利于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科研评价体系;二是倡导在中国学术期刊首发国家重大学术投入的研究成果,展示“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专项、重大和重点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重要学术人才计划等的重要成果;三是加大办刊投入,积极探索我国学术期刊开放获取模式,加快期刊编辑、发布、利用、评价的网络平台建设。

    B·尝试新的数字出版模式

    《决定》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主要是针对大众传媒而言,但数字化转型和扩大学术期刊的有效覆盖面也同样重要。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不仅是学术信息传播的需要,也是学术期刊的一种盈利途径。

    学术期刊要树立全新的网络发展理念,使整个编辑出版过程实现数字化,才能发挥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优势,这是信息时代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严格来说,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只实现了期刊传播的数字化,约稿、审稿、编辑出版等主要过程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方式阶段。应充分发挥虚拟编辑的功能,一方面变革编辑模式,实行在线的编、审、校,从传统的编辑方式中解脱出来,投入到期刊的创意、选题策划和深入到研究课题中去;另一方面,使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从静态的文字、图表向动态的文字、画面等多媒体形式转变,向多媒体方向发展。目前应兼顾网络版和印刷版之间的关系,以顺利实现学术期刊由印刷版的数字化向网络型期刊的转变,并积极探索在线出版等新方式。

    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学术期刊产业链共赢合作模式符合产业分工和效率的原则,我们应该寻求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上下游链条关系, 走出委托与代理关系, 向着价值统一体方向发展。要权衡各方的利益,寻找到一个公平的、双方能够接受的条件,构建健康合理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实现新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下的数字出版与网络服务行业的双赢。此外,应该在重视保护自己版权利益的基础上,带头尊重和保护作者的版权,让作者加入分享机制,如此,这个产业链才真正是完整可持续发展的。

    C·探求体制改革发展新路

    《决定》指出: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我国有63.3%的学术期刊编辑部为非独立法人,从机构设置和人事关系上隶属于某一科研院所、学会协会、高校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由此,有观点认为:学术期刊生存基础薄弱,也缺乏合理的运营机制,并不具备直接转企改制的条件,似乎是可以远离改革而安然于现有的出版模式之下。但是我们要认真领会中央精神,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方向没有变化,只是改革的路径和思路有所调整——将对期刊的改革转变为面向出版单位的改革。

    由此,学术期刊不能坐等皇粮,应该争取主动,进行积极的深入思考与探索:在学术期刊改制过程中,能否在现有体制环境下,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实现市场化:以需求为导向、以竞争为手段,实现科技期刊出版资源的充分、合理、高效配置。

    经营集约化:跨地区、跨部门的重组、组建学术期刊出版集团,进行资源整合,甚至是上市。

    品牌资本化:主办单位将学术期刊的品牌资本化,以资本入股的形式组成一个新的股份制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出版单位,通过资本控制学术期刊的出版。

    形式多元化:学会和科研院所本来就是学术期刊出版的主体,商业出版只是出版形式的一种。非营利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也不应该排斥与商业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出版或者委托出版。

    D·加强对新兴反抄袭系统监管

    对目前流行的反抄袭系统绝不能放任自流,要进行研究、规范,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化”,以净化学术空气、防止学术腐败,促进社会诚信。

    应增加投入,对反抄袭系统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攻关,以计算机人工智能先进技术为支撑,改变原先那种将论文与数据库存储资料“机械化”的对比,把反抄袭系统检测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层面。在检索源(数据库储存的资料)方面,也要进一步做大、做全,如利用数字图书馆把书籍方面的内容都收录进来,力求全覆盖、无遗漏。

    要加强对反抄袭系统适用主体的监控与管理。应按照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严厉打击利用反抄袭系统进行敛财的行为,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等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对于侵权牟利数额特别巨大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笔者建议,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对现有的反抄袭系统进行整合,成立一个面向全国的公益性反抄袭中心;组织专家论证,制定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使反抄袭中心规范化运作,把反抄袭认定作为一种公共产品进行提供,在全国统一使用。并以此为统一平台,对相关科研人员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建立覆盖全国科研人员的统一的科研信用档案,实现对失信行为的监管。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2/20/c_122723172.htm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