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红杜鹃爱心社主办的贵州教师来汉培训活动,由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发起,今年已走过第七个年头。昨日中午,新的一批一行十五名教师抵汉,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本次培训系列活动以“传递爱心 共创和谐”为主题,包括参观武汉大学、水果湖二小听课、游览辛亥革命纪念馆等活动。5月21日下午,“狮山美 南湖韵”参观华农校园、标本馆和校史馆活动,带领老师们感受华农的人文自然气息。
这里的环境让人感觉清新
“从山区到县城再到贵阳,我们转了两次车,经过二十多个小时来到武汉。一走进华农心情立刻就舒畅了,这里比城里低了3℃左右。”面对75%植被覆盖率的华农,老师们十分羡慕:“参观过贵州很多的大学,还没有一所有这么绿色美丽的校园。一进华农有一种清爽的感觉。”标本馆陈列的华中地区丰富的动植物标本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展厅中的中华鲟、英国赛马标本等让老师们开了眼界。在千金藤前,讲解员“金线钓乌龟,嫁个金龟婿”的民间典故引得老师们驻足一笑。“这个‘天堂花’我在‘QQ农场’里见过”,看到自己熟知的植物标本,老师们议论纷纷。来自大水乡戛木小学的金世礼老师看到了银杏植株后感慨:“我们那里也有一株很粗的白果树,真的很美。”鸽子树俗称鹅掌楸,这让老师们想到了昨日在校园内运动场边看到的那棵高大植株。鸵鸟骨架、猪的经络针灸模型、马全身干制标本、牛胃干制标本等让大家连连赞叹。
普底乡中心小学的丁学梅老师参观完后表示:“看到标本馆的展览感觉十分真实,有很多动植物我们那儿也有,这让来自农村的我们感觉非常亲切。”大水乡中心小学27岁的数学老师杨浪表示:“很高兴能看到搜集这么全面,种类这么丰富的标本。”
学校的条件已经改善
仁和乡中心小学的代远志老师表示:“武汉的环境和我们那里相比还是差了一些,天气也很炎热,但是比我之前了解到的好很多,传说中的‘火炉’天还没来到。”“华农的植物覆盖率很高,这边的狮子山原生态的环境与我们贵州山村的差不多”这些老师大部分是第一次来汉,对于武汉的环境还是有一点不适应。红杜鹃爱心社的同学对此次活动安排十分细致,他们也很十分感谢。
谈道贵州毕节地区的教育情况时候:“政府已经投资了数亿元兴建了教学楼、实验室,还有来自社会上的爱心捐助,之前落后的教育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有的孩子早上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中午不回家,可以得到政府补助的‘营养餐’。”对于当地孩子们的学习状况,杨浪老师说:“小孩子们对数学都很有兴趣,爱动脑、爱思考,那边的学生很渴望学习的机会。”
张之洞的手书楹联印象最深
“凡民俊秀皆入学,天下大利必归农”,此次校园参观过程中,给仁和乡中心小学的刘大伦老师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华农校史馆中张之洞在创立湖北农务学堂时留下的这句训言。“如果农业搞不好,其他产业的工作都无法进行。”来自农村的他们对于农业有着深深的感情,此次来到华农,老师们对于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感到十分欣喜和快慰。在游览校园时,老师们还特意亲切地抚摸了张之洞雕像后的光绪帝关于张之洞建设湖北农务学堂的批文。
上网还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现在,上山的公路已经修通,但是在乡里,只有中心的地区才能用上网络。“上网对同学们来说还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音乐、体育、美术老师数量十分短缺,拿到规定的统一教材后,由于条件有限,很多教学内容还是无法开展,教学水平跟不上要求,跟城市的孩子实在是没法比。”这是代远志老师的顾虑。据悉,这些大山中,很多村民住处十分分散且偏僻,有时一所学校五六十人,有时一个班只有7、8个学生。虽然目前在政府、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下,学校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多年级一个教室的情况仍然存在,资源的不足让老师们的教学十分为难。
徐本禹为支教点亮了火把
代志远老师谈到了徐本禹那时支教的条件:“那时候比现在艰苦很多,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坐落在山上,潮湿的环境、浓重雾气还有不便的交通在当时来说,支教是一件很不易的事情。”目前,那里的条件也有所改善。“徐本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对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很大!”也正是有了像本禹一样千千万万心系山区的志愿者,让大山中走出了新的希望。
未来之窗打开未来
站在华农狮子山广场上,北部坐落在狮子山中段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华中农学院主楼正对着南部有着“未来之窗”之称本世纪新建的人文社科楼,历史的轨迹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站在广场上,老师们望着远处璀璨的阳光,发出了走向未来的呼喊,在他们心底是对大山深处孩子们深深的爱与祝福。
红杜鹃爱心社成员吴汉祥表示:“参加这样的公益志愿活动,让我在大学期间除了读书考试有了更多思考外界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很宝贵,多接触和了解他们,打开我们的眼界,我准备在大二的暑假参加支教,关心更多需要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