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人民日报思想纵横:牢骚声里辨民意

当前,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的想法。群众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肯定赞美之声,也有不满批评之声。不满批评之声,有的表现为牢骚。一般来说,肯定赞美之声比较顺耳,容易让人接受;而不满批评之声特别是牢骚,则不那么中听,也不大容易让人接受。对于牢骚,领导干部究竟应当如何对待呢?
先说说生活中的实际状况。应当说,大多数领导干部是能够正确对待群众的牢骚的,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对此有排斥和抵触情绪。有的一听到牢骚就皱起眉头,认为群众思想觉悟太低,认识不全面,不了解客观情况,不知道顾全大局;有的一听到牢骚就神经紧张,认为群众诉求要求太多,属于无事生非,只想着个人的事儿,不体谅领导的难处;有的甚至一听到牢骚就火冒三丈,认为群众与党和政府不是同心同德,而是存心找茬,与自己过不去;等等。显然,这些态度和做法是不正确的,不利于疏导情绪、凝聚民心,不利于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毋庸讳言,在群众的牢骚中常常会有一些不全面的认识、不恰当的言语,也可能包含一些负面情绪和非理性因素。比如,只看到或者更多地看到社会生活中消极的方面,没看到或者较少地看到积极的方面;把一些问题包括民生问题的解决想象得过于简单,把某些个别现象当成普遍现象,觉得政策措施不对头、相关部门和人员不尽力;理性思维不够,态度比较偏激,用语比较尖刻;等等。但仔细、深入地想一想就不难理解,群众发牢骚大都是有原因的:或者因为我们工作中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不能让群众满意;或者因为我们引导、解释、说服不及时、不到位,发生了“信息不对称”;或者因为有关机制、途径、渠道不健全、不完善、不畅通,群众有了诉求、愿望、意见不能充分顺畅地表达和反映,特别是利益受损后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和解决。这样来看,去掉了“不合理”因素后,牢骚就好比民意“晴雨表”,反映着群众对党和政府、对党员干部的评价和期待,体现着群众对自身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态的感受和看法,也包含着我们完善思路、改进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古语云:“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诺诺之声悦耳、舒心,却往往含有“虚”的成分,可能掩盖事物的真相;谔谔之言逆耳、闹心,却常常更接近于真实,是苦口良药、逆耳忠言。从一定意义上说,牢骚就是一种谔谔之言,有“良药”与“忠言”的合理内核存在。古人强调“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大概就是基于这个道理。因此,面对牢骚,回避、排斥、抵触、压制等态度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是认真听取、科学甄别,从中体察民心民意、发现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把工作做得更好、让群众满意。尤其应看到,我国正处在深刻剧烈的变革和转型中,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矛盾明显增多。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是要耐心细致地倾听群众的牢骚,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越是面对负面情绪和非理性因素,越应当认真对待、慎重处理,避免和防止因此引发严重事端、危及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还是毛泽东同志说得好:“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0715/c1003-22194188.html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