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该是这样一个地方,她坚守着自己的历史使命,通过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传承文化、为社会服务,与所处的时代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一所理想的大学应该是有坚守的,她恪守着大学的本质,拥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办学理念、文化精神和普世价值,不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失去自己的根基。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整个社会变得比较浮躁,诚信也显得越来越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更不能迎合这种需求,随波逐流,与世沉浮。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是大学被动地配合社会需求,成为社会的附庸或政治的工具,而是主动参照各种新需求,积极引领社会发展。与此同时,大学只有在坚守的基础上,才能与时俱进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大学的办学功能,从最初的人才培养,逐渐拓展到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就是大学与时俱进地发展自身的结果。
一所理想的大学,还要有特色。大学的历史有长有短,但无论历史长短与否,必须要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依据。每一所大学都应该是有特色的,而且这种特色不是“自封”的,是大家公认的,最起码为同行、社会所认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学的“本色”并不等于特色,工科类院校不能说工科就是自己的特色,师范类院校也不能说师范就是自己的特色。大学的特色需要坚持、有意识地去凝练和建设,并不断地发展和加强。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一些大学迷失了方向,原有的办学特色逐渐被“稀释”掉了,甚至出现了“千校一面”的局面,导致了大学之间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近年来,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以来,许多大学开始重视办学特色。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培养人才,2002年明确提出三大办学特色:有利于营造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
一所理想的大学,还要有核心竞争力,去实现自己的社会担当。自1088年博洛尼亚大学建立以来,人们围绕大学使命的探讨几乎就没有停止过。从最初的人才培养,到由工业革命促发、洪堡大学开启的科学研究,再到后来由威斯康辛大学发起的社会服务,以及我国大学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强调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大学的职能在不断拓展,同时社会赋予的担子也在不断加重。大学必须处理好这四大职能之间的关系,发展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去担当。这四大职能不是平起平坐的,因为大学的根本职能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才培养,其他三项是因为人才培养的需要相伴而生的,是为大学的人才培养职能服务的。在人才培养中,本科的“本”是根本的“本”,本科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没有一流的本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力。
大学的理想,就是成为一所理想的大学。想成为一所理想的大学,需要“大师”(理想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大楼”(理想的办学硬件条件),还需要“大气”。大气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并形成一种可以遵循的大学文化传统。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时,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了“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其中,“厚生”精神是核心。被誉为“智慧女神”的吴贻芳先生是这样解释学校的“厚生”精神的:“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利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更为丰满。”
南京师范大学一直并将继续更加注重保持和发扬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厚生”精神,把服务师生成长、服务社会发展贯穿在学校办学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继续向全体南师大人心中理想的大学迈进。(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宋永忠)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3-07/22/nw.D110000gmrb_20130722_2-16.htm?div=-1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有关怀 有担当
责任编辑: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