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贯彻群众路线是当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群众路线赋予以人为本以丰富的内容。以人为本的涵义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问题的根本观点,是执政治国的基本理念,也是一种以人为价值中枢的基本价值观。以人为本,不仅是发展中要坚持的价值观,也是党自身的建设中要坚持和体现的价值观。群众路线正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党的建设领域的具体要求和体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一、群众路线是以人为本的政治要求和体现
为了谁,依靠谁,相信谁,一直是首要的政治问题。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价值观提出了发展要为了人,要依靠人,要相信人,人是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以人为本的提出,反映了党第一次明确了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的执政理念。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党的建设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党的建设中为了谁,依靠谁,相信谁,也是首要的问题。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解决了这一首要问题,那就是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
在党的建设问题上,以人为本中“人”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作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并无自身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的根本宗旨。党的力量的强大并不是党自身的强大,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强大。党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是党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产物,并不能居于人民群众之上,离开了群众,党将一无所有,以人为本也就无从体现。因为是人民群众的政党,所以党的建设并不仅仅是党自身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围绕人民群众开展建设。党的建设是否以群众为本,是否围绕群众开展,是判断党在政治上是否正确,是否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依据和重要标准。
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把历史活动当作人民群众的活动,历史活动的深入和发展,就是人民群众的队伍的扩大。毛泽东指出,共产党要向群众学习,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先生。邓小平也说过,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劳动人民。江泽民把人民群众当成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胡锦涛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并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从上述论断可以发现,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应该把人民群众当作活动的主体,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关键在于要做到两点。首先,要树立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和信念。共产党不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党的领导不是对群众的恩惠,而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的责任。是人民群众选择了共产党,而不是共产党选择了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的存在就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了。
其次,要充分相信群众的智慧,最大限度发挥群众的力量。任何政党的智慧和力量都是有限的,只有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是无限的。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更进一步加以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人民群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革以来每一个重大的成果的取得,都是民间智慧和力量作用的结果。贯彻群众路线,加强党的建设,也同样需要借助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三、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
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涵,贯彻群众路线中坚持以人为本也要求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过去的经验表明,只有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运动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也只有这样的运动才有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群众路线和党的建设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反对四风的八项规定的实施,党内的打“老虎”和“苍蝇”并举,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宣传教育等等。这些活动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拥护和积极参与,主要原因就在于从各个不同方面解决了群众关心的各种利益问题。
同样的道理,只有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群众路线才会有生命和活力,才能真正获得群众的支持。贯彻群众路线要把维护了多少群众利益,为群众做了多少实事作为检验的标准。开了几次会,作了几场报告,发了几个文件,做了几次汇报,这些都不能拿来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成绩,一百次没有内容的会议不如为群众做一件实事。经常有这样的事情,群众要找领导签字办事,领导却去参加群众路线的会议了,群众往往白跑几趟,费时费事,不无怨言。领导的会议固然重要,可是群众利益无小事,因开会影响群众利益本身就是对群众路线理解的本末倒置,这样的群众路线活动不要也罢。还有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本来是督促党内的领导干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但是有的地方一刀切,把禁令用在了群众身上,群众的合法的活动也被禁止和取消。原因就在于一些领导干部怕承担违纪的责任,拿牺牲群众利益来换取个人顶戴的安稳,这与群众路线也是背道而驰的。出现这些现象,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心里没有群众利益。
四、建设服务型的政党
服务型政党来源于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其中的核心是服务,学习和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服务型政党的概念是一个创新,是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入和进步。
所谓服务型政党,就是指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服务人民作为执政的首要价值和核心任务;在职能结构上,应当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服务作为政党职能结构的重心;在作风上,应当密切联系群众,领导干部务实清廉,党同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在执政成效的评价上,应当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成为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中国共产党执政已经6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也有30多年,但是,在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意识转变上却并没有完全到位,很多党的领导干部还停留在当官做老爷的官本位阶段,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执政党不同于革命党,它不应该直接掌握资源和权力,而是权力与人民之间的桥梁,执政党的任务就是把本来属于人民的权力还给人民,运用人民的权力为人民服务。
过去一直强调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不提党的服务功能,似乎一提服务就会削弱党的领导地位。实际上,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人民选择共产党就是为了让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党的领导地位就失去了合法性和合理性。党在革命时期的领导地位,在建设时期要转变为服务的地位,在做好服务中发挥领导作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服务型政党,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群众路线的实践中,要求各级党组织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各级党的干部要切实转变过去的官本位意识,要认识到官位是属于人民而不是自己的,不是上级给你而是人民给你的。贯彻群众路线时眼里要有群众而不能光有上级领导,群众高兴的事就做,不高兴的事就不做,对群众负责而不是对上级负责。多想想群众利益,少想想自己的纱帽顶戴;多做点实事,少说点空话;多听点批评,少听点表扬。只有这样的官才是真正的公仆,这样的政党才是真正的服务型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