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课堂】如何上好激情课?

首届国家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做客名师讲坛谈驾驭课堂的动力和能力

核心提示:11月27日下午,由教务处、人事处联合举办的我校名师讲坛在三教B203录播教室继续开讲。首届国家教学名师、我校生科院郑用琏教授与青年老师们畅谈了驾驭课堂的动力与能力。

IMG_9992

(图文|教务处通讯员胡芬芬 王立金)11月27日下午,首届国家教学名师、我校生科院郑用琏教授在三教B203录播室,为2014年新入职的80余位青年教师及前来观摩的老师们作了“驾驭课堂的动力与能力”的专题讲座。

郑用琏教授首先以他主讲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基础分子生物学”课堂为例引发思考,面对这群怀着完成规定学分、更新专业知识、获取科研信息,或感受课堂气氛等不同学习目的而来的八百名学生,甚至“依窗而坐自带座椅”的“蹭课”学生,教师如何驾驭如此规模的课堂?主讲老师要怎样吸引八百双眼睛的视线、凝聚八百名学生的思维?

郑用琏认为,驾驭课堂的“动力”,源自“师爱为魂”的师德宗旨;驾驭课堂的“能力”,来自“学高为师”的教师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展示着“身正为范”的做人准则。

郑用琏指出,“师爱为魂”是教师崇尚师德的宗旨,是驾驭课堂的动力之源,具体体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热爱,对求知学生的感情与关爱。只有充满热情才会竭尽全力,只有热爱才能追求臻于至美。郑用琏说,“教师神圣、职业神圣、讲台神圣”,因为三尺讲台情系着学生的渴望、家长的希望、国家的期望,作为一名教师,事业是光荣的,职责是神圣的,对求知学生的感情与关爱深切,才会认真教书育人。

接着,郑用琏以激情而又诙谐的语言为青年教师一一答疑解惑。

青年教师如何面对今天的大学生?郑用琏列举了当下大学课堂的种种现象,指出教师要充分了解在虚拟世界、网络时代、海量信息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的特点,要将“今天的大学生”当成朋友,要教育不想学的学生,争做教得好的老师。郑用琏对比了自己的课堂与哈佛大学Michael J. Sandel教授的课堂后指出,青年教师要抱着“哈佛的学生与你们对世界是一样的重要,我与哈佛的教授对你们也是一样的重要”的信念,来面对自己的学生。他强调,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要做到不厌不恨、不懈不弃、爱教爱课、爱生爱己,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善于分析的能力,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显示自身优势的专长与能力,每个同学都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与天地。

如何驾驭大学课堂?怎样培养教师素质?郑用琏说,“学高为师”,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是“驾驭”课堂的能力之本。他认为,大学老师要上“激情课”,要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而大学课堂的吸引力来自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前瞻性、教师讲授的逻辑性与启迪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学识、扎实的功底、准确的概念、科学的分析、高度的提炼、恰当的实例、生动的表达、严谨的逻辑,这样,大学的课堂才会变得富有磁力。

青年教师该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郑用琏表示,只搞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是“教书匠”,只搞科研不搞教学的老师是“研究员”,如果教授都成为“教书匠”,大学就没有一流学术地位,国家就没有发展实力;如果教授都成为“研究员”,大学就培养不出一流人才,国家也就缺乏创新能力。郑用琏说,“本科生、研究生是导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助手,是实施国家科研项目的主力。”因此,教师“上好一门课程,教好一批学生,对社会的贡献,不亚于一篇好论文,同样具有高的Impact Factor。”结合个人30多年教学科研的经历,及分子生物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生科院教学、科研的发展历程,郑用琏指出,教学与科研密不可分,教学科研可以互促共进。“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一潭水。”“教师要有一眼泉水,才能永远装满一桶水。”这一眼泉水就是要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将研究思维贯穿于教育全程,将学风培养拓展于课堂内外。他特别强调要将一流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将现代的研究技术纳入实验教学。这样,教师在授课时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不断调整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才能做到精益求精,臻于至美,才能保证课堂的吸引力。

郑用琏提出,“身正为范”,是为人师表的基本准则,是做人楷模的形象魅力,大学教师要做到满腔热情待人、严肃认真干事,时刻注意言谈举止,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他勉励青年教师要认真领会为人师表、成人楷模的内涵,为之不懈付出、不懈努力,希望青年教师都能尽快成长成才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