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科学研究 > 正文

七院士“狮山论剑”

“生命科学在华农”院士论坛开讲

核心提示:第五届“生命科学在华农”学术年会院士论坛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林鸿宣、朱玉贤、韩斌、武维华、桂建芳、邓子新来到狮山脚下,为华农学子带来了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林鸿宣
林鸿宣院士:水稻重要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研究

朱玉贤
朱玉贤院士:棉花的演化与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韩斌
韩斌院士:解析水稻的遗传多样性

武维华
武维华院士:植物磷营养效率转录调控初探

桂建芳
桂建芳院士:多倍体银鲫发生和生殖的遗传基础及其育种实践

邓子新
邓子新院士:再续天然产物的传奇——从自然筛选到合成生物

张启发
张启发院士主持论坛

DSC_0468_副本
论坛现场

(文|学通社记者 黄田 胡显煜 高晨曦 生科院通讯员 兰涵旗 图|学通社记者 罗重重 胡明)12月6日下午,第五届“生命科学在华农”学术年会院士论坛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林鸿宣、朱玉贤、韩斌、武维华、桂建芳、邓子新来到狮山脚下,为华农学子带来了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论坛分别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启发院士、王学路教授主持。

张启发对与会院士莅临华农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各位院士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成果。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林鸿宣院士首先作了题为“水稻重要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研究”的学术报告。他系统介绍了自己发现水稻优势基因和劣势基因的经过,并通过克隆优势基因对水稻品种进行改良,最终提升水稻产量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所做出的努力。林鸿宣院士长期以来从事水稻重要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研究,为作物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在该领域成绩斐然。

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朱玉贤院士与大家分享了他在棉花基因组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从棉花的全基因组序列、棉花的进化、棉花重要功能基因研究等三个方面讲述了棉花基因组里的故事。朱玉贤院士首次系统性发现了乙烯在棉纤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韩斌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所长。15年前,韩斌院士与华农结缘,此后每年都会来我校做报告。他带来的报告题为“解析水稻的遗传多样性”,从基因组学角度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水稻遗传多样性的原因。他揭示了栽培稻的最早起源是我国广西,并介绍了其最新发现的水稻基因组测序方法。

武维华院士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植物钾营养利用方向的研究,但此次院士论坛他带来了实验室二十年来对植物磷营养机制研究的进展。“我们实验室第一次做有关‘钾’的报告就是在华农,今天第一次做关于‘磷’的报告,依然是在这里”,武维华院士笑称这是他与华农的奇妙缘分。本场题为“植物磷营养效率转录调控初探”的报告他讲述了拟南芥中在磷胁迫发挥重要作用的两个转录因子的故事,他谈到今后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氮、磷、钾的协同调控与综合高效课题。

桂建芳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两届所长,他所开发选育的“中科3号”多倍体银鲫品种于2008年得到国家认定,2009年向市场推广后立即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国内鲫鱼产量增加几乎一倍,仅2013年产量就已经达到259万吨。他的报告讲述了多倍体银鲫独特的生殖和遗传基础,以及“中科3号”品种的选育过程。

校友邓子新院士从二战时期“青霉素”引入,作了题为“再续天然产物的传奇:从自然筛选到合成生物学”的主题报告。报告回顾了合成生物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介绍了邓子新所领导的多个团队在药物合成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邓子新认为,目前药品研发主要通过自然筛选和化学合成这两种方法,但存在药性不稳定、产量低、制药过程常常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等隐患。今后药品研发将可能向合成生物学的方向发展,对分解后的基因进行优化或修饰,再合成新药物,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研发出新药,还能极大提高药品活性和生产效率。

据悉,院士论坛是本次生科院院庆“生命科学在华农”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在为期一天半的学术论坛中,还开设有院友专家论坛和师生学术论坛,6位生科院毕业的优秀院友及10余位在校优秀师生共同为大家呈上“生命科学在华农”的学术盛宴。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