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大学生应读的几本书

向大学生推荐中西文化十本书

核心提示:读几本名著是很有必要的,但读什么却不容易选择。这如同吃饭,众口难调,每个人的口味、需要都不同,但有一点,几种必需的营养一定要保证,然后每个人才可以自己选择吃什么。本文推荐十本能够代表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精华的书。

(文|信息学院 张红雨)社会上普遍反映现在的大学生“没有文化”,我想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传统中国文化的命脉自“五四”以后就被割断了,经过“文革”的浩劫,更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另一方面,以民主、科学为精髓的西方文化又一直没有在中国扎根,综合的结果必然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匮乏,大学教育自然也不能免俗。为了纠偏补弊,读几本名著是很有必要的,但读什么却不容易选择。这如同吃饭,众口难调,每个人的口味、需要都不同,但有一点,几种必需的营养一定要保证,然后每个人才可以自己选择吃什么。因此我想推荐几本必需读的书,因为这些是每一个合格人才的必备资粮。

这几本书代表了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精华,尽管迄今学者们积累的著作汗牛充栋,但人类文明的核心思想,不出这几本书的范畴,以下做简单介绍。

东方文化的代表著作

东方文化的代表当推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前者主要包括儒、道两家,后者的集大成者是佛教文化。

儒学几千年来被中国人奉为圭臬,自然有它的理由,事实上,诸子百家中也确实只有儒家够格被定为一尊。儒学的最大优点就是包容,不偏激,俗话说就是“厚道”,没有这一点,中国文化不可能绵延至今。但宋代以后儒学逐渐失去了生命力,失去了活泼、轻松、变通、积极向上的一面,而成为束缚人民思想的教条。但这并非儒学之过,而是后人没有把“孔家店”经营好。本来应该是经营者的责任,但我们却算到“孔孟”的头上,实在冤枉得很。

儒学经典的代表无非是《四书五经》,但让同学们花很多时间去钻研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了解儒家思想看好《四书》就差不多了,再退一步,看看《论语》也就可以了。《论语》是一本什么书呢?我觉得《论语》就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连环画”。过去没有录像、录音设备,但孔门弟子又想让后人知道他们的导师是怎样生活的,因此就把导师的言行记录下来,以供后人揣摩,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导师那样的人。因此,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全身心地体验古代圣人一以贯之又变动不拘之道。儒学是万古常新的,不但今天没有过时,再过两千年其核心思想还会是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至于具体的版本,我推荐同学们看《论语别裁》,这是一代通才南怀瑾先生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与只做学问的学者不同,南先生是真修实证的过来人,真正精通儒、释、道诸家文化,而且他的书通俗易懂,读起来兴味盎然。

道家文化的代表作首推《道德经》,也称《老子》,现今常见的版本并非由一人完成。《老子》是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历史上为其做注的人很多,但一般学生可能不容易看懂,如果感兴趣,可以看南怀瑾先生的《老子他说》。

无论儒家还是道家,在思维层次上与佛家相比都难以望其项背。佛家文化的精髓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缘”。“缘起性空”思想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为人类文明做的最大贡献,也是佛教以外任何宗教所达不到的境界。因为“缘起性空”,所以佛教坚持无神论,坚持众生平等,坚持只有自己通过修行才能得到解脱,任何外力、任何所谓神灵的保佑最终都不解决问题,因此佛教是所有宗教中最客观、最实事求是、最不迷信的。但可惜的是,同儒学一样,佛教几千年来的流传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许多披着佛教外衣的邪教争相粉墨登场。所以,无论在继承传统文化还是在防止邪教传播的意义上,当代大学生完全有必要懂一些佛教的基本常识。但佛教理论向以艰深、晦涩著称,其经典比儒道两家经典的总和还多得多,作为非宗教专业的大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看许多佛学经典,因此我推荐大家看看赵朴初先生著的《佛教常识问答》这本小书。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问渊博的赵朴初先生一生只有这一本佛学著作,最适合初学者阅读。

大约一千年以前,佛教在印度灭绝,但在中国一直薪火相传,且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融合,成为后者的一部分。可以说,没有佛学智慧的滋养,中国文化达不到目前的高度。宋代张商英说,“不通佛就不通儒”,诚哉斯言。同时,中国文化特有的简练、含蓄的精神也融入到汉传佛教当中,产生了本土化的佛教宗派,最著名者当推“禅宗”,而且产生了除释迦牟尼所说以外唯一被称为“经”的著作―《六祖坛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一看,肯定会有收获。

西方文化的代表著作

西方文明的源头主要有两支,一支是古希腊文明,另一支是基督教文明,但两者都受到东方文化的巨大影响。前者得益于古埃及和小亚细亚的文明,后者则起源于中东地区。这两种文化水乳交融地深入到当今西方世界每个人的心里,要想与世界接轨,必须从认识这两种文明开始。为此我分别推荐两本书,《希腊神话故事》和《圣经故事》。希腊神话对后世的文学、音乐、美术、雕塑、甚至科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圣经则是当今几乎每个西方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这两本书是认识西方文化的必读书,而且它们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读起来很轻松。

尽管古代西方世界在宗教文化方面原创性的贡献不多,但科学文化却主要发源于此。科学首先是一种文化,其次才是提高生产力的手段,但是中国人至今认识不到这一点。而如果不能从文化的角度学习科学、把握科学,顶多只是一个工匠,永远称不上科学家,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几乎没有世界级科学家的根本原因。虽然科学的分支多如牛毛,著作汗牛充栋,但从文化的角度、世界观的角度看,其核心内容只有两条,一是平等,二是进化。

科学的第一义谛是平等,因为各种层次上的平等导致各种层次上的对称性,从而导致各种层次上的规律。从这一点上看,佛教是最接近科学的宗教,因为平等是它的结论,而其他任何宗教都不具备这一要素,因为它们都坚持有一个或多个高于人类的神的存在。科学的第二义谛则是进化,世间的纷纭万象都是随机产生,但经过适者生存的选择淘汰下来的,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领域。为了加深对这两条原理的认识,我推荐几本书。

第一本是《相对论的意义》。懂一点上个世纪最伟大发现之一的相对论对改变世界观,提高科学素养很有好处。这本书是爱因斯坦唯一关于相对论的论著,但写得很通俗,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读懂,由此可以体会“平等”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威力。

第二本是《可怕的对称》。这是一本将对称性原理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好书,里面也穿插了许多科学发现的趣闻轶事,给人的教益远远超过霍金的几本小书。通过阅读这本书,大家会更好地理解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他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相对论,更在于改变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他之前,物理学,甚至整个科学的源头都是实践,但爱因斯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先从自己的美学原则出发,也就是从他喜爱的对称性出发,预测一系列现象,然后再寻求实验观测证据的支持,这成为爱因斯坦之后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令人惊奇的是,基于个人美学原则的许多预测都被证实了。因此,不同的美学原则产生不同的科学流派,这就是为什么大科学家一般都有很好的艺术直觉的原因。可见,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同学绝不能一心只读本专业课本,否则只能是“匠”,而不是“家”。

第三本是《GEB——一条永恒的金带》。这是一本科学与艺术水乳交融的好书,G代表数理逻辑大师哥德尔,E代表著名科普画家埃舍尔,B代表音乐大师巴赫。该书将哥德尔不完全定理、埃舍尔的悖论式绘画和巴赫的音乐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不同领域对人类思维的奇葩—悖论的理解,对提高思维层次极有帮助。这本书先后出版了两个版本,我推荐的是简写本。

第四本是《通灵芯片》。有时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奇妙现象,比如生命本身,觉得不可思议,以致于认为有超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这本小书在通俗而深刻地介绍了计算—这一科学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最后通过实例证明,只要时间足够长,进化足可以产生各种巧妙的算法。因此,该书极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以上,我推荐的这几本书涵盖了人类文化的核心内容,而且都是普及型读物,任何人都看得懂。只要懂了就可以融会贯通,形成自己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整体性、结构性的看法,再看其他任何著作就不会迷失方向,而知道其何以对、何以错,这样这次读书活动的目的就达到了。

最后,我谈几点对中国文化未来前途的看法。如前所述,如果没有外来文化,如佛教文化的滋养,中国的本土文化发展不到现在的高度,但两种文化的融合经历了五六百年的时间。近代科学大规模传入中国仅一百年左右,因此目前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还不能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但假以时日,以中国文化特有的包容一切的胸怀,这一点肯定能做到。那时,中国文化将迎来新生,而且这种新文化将是世界性的。我们有幸生在这个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时代,理当秉承前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抱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全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书单:

《论语别裁》

《老子他说》

《佛教常识问答》

《六祖坛经》

《希腊神话故事》

《圣经故事》

《相对论的意义》

《可怕的对称》

《GEB—一条永恒的金带》

《通灵芯片》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岳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