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在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已经与法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律成为了人们保障自身利益,维护自身权利的有力工具。所以一个国家如何依法治国,决定着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传统道德已经深刻的孕育在了每个国人心中。早在几千年前,孔孟之道就已流传于民间。自古以来“德”就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法治中国,法治社会,人们所提倡的,也是我们坚决维护的。但当法与德相冲突时,我们又应该如何抉择?
从理论上来讲,法律与道德的界定在于,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法律则是指在主观方面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国家意志,在客观方面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其内容。简单来说,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就像分析法学派说的那样,道德可以约束人们的内在世界;而法律控制的是人的外部表现。两者的本质差异导致了在法治的执行上必将存在一些冲突,这也是法治中国存在的一个问题。
我觉得,二者就好比天平的左边和右边,只有把握好一定的度,才能做到更好的平衡。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法律和道德在维护和保障社会稳定方面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他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人们应该自觉地扶正祛邪、惩恶扬善,努力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而从自身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并把它应用于社会实践中,用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按照合乎道德和法律的规范做事,为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谈及法就不得不说政。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政府有权不任性”的经典论题,为政府走法治化道路指明了方向。扩大地方立法权是大势所趋,政府简政放权是民之所向。
如果说,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那么简政放权就是这个核心的核心。而且, 简政放权应当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从字面上理解, 简政放权就是指精简政府机构及人员、下放权力于社会和市场。相对于政府机构来说,权力则更具备实质性,同样运用起来也就更困难。政府机构和相应权力好比一部分资源,面对资源,我们就要懂得如何合理利用,合理分配,而简政放权就是这样的合理分配手段。运用这一方法,执政部门才能更好的做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有限的权力与机构发挥出它们的最大作用。
精简机构,下放权力,在执行上可以说存在着很多的困难。首先该精简哪些部门机构,是否考虑精简机构后给其他部门机构带去了工作压力;然后在下放权力方面,如何做到权力的均衡分配,这些都是在执行当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应该相信,改革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该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
法治中国,我们期待着!
文/ 张晋(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