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悦读 > 报刊杂志 > 正文

何日“蓝天”再来

核心提示:2014 年短短几日的“APEC 蓝”使大半个中国重见了天日,更使那些被笼罩在雾霾之下的人们看到了希望。一时间,大家回忆起被雾霾侵犯以来的种种处境,委屈和怨念涌上心头。

文/ 武昊彤( 资环)

2014 年短短几日的“APEC 蓝”使大半个中国重见了天日,更使那些被笼罩在雾霾之下的人们看到了希望。一时间,大家回忆起被雾霾侵犯以来的种种处境,委屈和怨念涌上心头。

有人揪出大量数据来证明雾霾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人直指自身遭受的损失痛骂政府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像“天安门前看不见毛主席挂像”这样的冷嘲热讽更是数不胜数。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大部分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先发展工业再治理环境”的过程。显然,直到人们真正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时,行动才能跟上。在美国,罗斯福认为:我们建设自己的国家,不是为了一刻,而是为了长远。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但要想到目前享受的极大繁荣,同时要考虑到这种繁荣是建立在合理运用的基础上的,以保证未来的更大成功。英国在处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始终把环境放在第一位。在日本,“环境立国”曾是政府提出的口号,在《京都议定书》中日本约定减排目标是比1990 年少6%。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开展了国民运动“减排6% 全民行动”,有200 万人、1700 个团体登记参加该项活动,日本目前有420 部环境相关法律。在法国,《环境宪章》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宪法保护公民环境权利的国家。《环境宪章》第一款规定:人人都有权利生活在稳定的并有利于健康的环境中。在德国,环境保护法政策定位的关键是:环境优先还是发展优先?德国现在选择的是环境优先的战略。2010 年时,全德国大约有8000 部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法规。

令人高兴的是,有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缩短认知到实践的过程;令人惆怅的是,即使这样我们也很难避免这个过程的发生甚至是连减少都显得困难。

一个简单的模型可以说明目前的现象。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的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污染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理论上说,中国的人均GDP 正达到上述拐点的附近,面对群众和社会的呼声,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没有坐视不管,改变正在发生。早在1973 年,我国已经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到今天,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已开过七次,这些会议为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的积极努力会在某刻厚积薄发扭转现状。而对于终将回归的蓝天,我们要抱着必胜的信心去打这场仗,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做出改变,做好准备去拥抱明媚的太阳!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