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校新闻中心记者 欣轩)6月30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名家,校党委常委、学校办公室主任王从严,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等部门负责人和2015年受到“七一”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以座谈会的形式纪念建党94周年,交流党建工作经验,重温党的光辉发展历程。座谈会由党委组织部部长甘霖主持。
先进基层党组织是怎么炼成的?
座谈会上,受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分享了所在党组织的“修炼”历程。资环学院唐仁华表示,学院党委十分重视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积极发挥民主党派作用、重视学生博学教育。水产学院张韶东提出,党委工作必须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服务中心、善于谋划,必须坚持把人的成长和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努力营造好同心同德、求真务实的学院文化氛围。动科动医学院栗绍文谈到了所在党支部成员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顶天立地”的试验研究与社会服务,用“蛮拼的”精神彰显了党员先进性。理学院卢军表示,支部准确定位、凝心聚力,努力将支部建设成为人才培养前沿阵地最具活力的“细胞”。园林学院孙艺嘉、信息学院王瑾分享了所在学生党支部的成长经历,展示了支部所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经管学院镇志勇从当前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极少数学生入党动机不纯、有些时候重发展轻培养等问题入手,提出要强化学生党建工作龙头作用,把廉洁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实现党建工作方法创新、内容创新。
如何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植科院王满囷给出的答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首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次要做一个受到同事尊重的老师,“做到了这两点,作为一个党员也就满足了”。食科院王鲁峰提出,一名党员教师必须常怀仁爱之心,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鞭策自己,让每一个从华农走出去的学生都满怀感恩之心。后勤管理处郭灿灿从两件小事为例,讲述了主动“送服务上门”后收获的幸福感,表示要进一步发扬处室优良文化,为老师多服务、服好务,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公管学院李海燕认为,一名优秀学生党员必须以良好的知识、责任、爱心和奉献精神为基础服务于身边同学。
如何成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文法学院兰霞提出作为一名教师党支部书记,要有一颗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心,还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支部党员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心。研究生工作部胡守强认为,抓好党建要用心,既要用心谋划,围绕中心工作来策划;也要用心落实,做到落实落小落细。同时,党务工作者自身必须做到知党、爱党、信党、为党。生科院兰涵旗提出,学生党建工作者既要舞好“龙头”抓引领,又要铺好“龙骨”作支撑;既要唱好“独唱”,又要注重师生联动奏“合唱”;既要盘活存量,又要培育增量,提升党组织吸引力。
党的先进性根本上在于指导思想的先进性
“思想建党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党有力量,首先在于思想有力。党的先进性根本上在于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座谈会上,李名家从思想建党的维度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党课。他首先向本次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并指出纪念建党94周年、研讨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要明确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思想建党。李名家回顾了自1927年以来党对坚持思想建党认识的发展历程,带领与会人员重温了不同时期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思想建党的重要论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严整性、纯洁性、先进性,成就于近一个世纪以来思想建党一脉相承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他要求,在新形势下,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继续充分认识思想建党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努力保持党员队伍思想和作风的纯洁性。
(审核人:唐永木)
附录:学校党委在2015年“七一”前夕表彰奖励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现将其中一些经验做法和感想心得摘录如下,供大家学习借鉴。
先进基层党组织: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学院为目标,民主治院,依法办院,发展兴院,和谐建院,在全院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事业,爱院如家促发展,人人创优比贡献”的发展氛围,学院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工学院党委:学院定期经常性组织党员开展有深度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实行系党支部委员与系行政负责人交叉任职,提高党政工作融合度;加强指导、督促,推动落实各基层党支部立项活动;将结对共建、团队与学科专业建设与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有机结合。
文法学院党委社会学系教工党支部:社会学系教工党支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质量为核心,着重建设优秀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理论支农”、“智力支农”中的核心作用,在服务农村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植物养分管理研究生党支部:提倡“一帮一,共同进步”的理念,以“全员参与,人人受益”为主线,从理论学习、实验技能、生活娱乐和社会服务等不同角度切实提高支部成员的主动性和凝聚力。
优秀共产党员: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刘立军:从教6年,3600学时工作量;4次教学质量奖,4次考核优秀,66个孩子的代理家长,8个少数民族学生的知心导师,十大青年岗位能手,党徽耀三田,《三田实习》有点甜的刘立军。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辅导员 常帅: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青年党员,最为重要的是时刻把握住育人为本的主旋律,兢兢业业做好青年学生管理和服务的工作,努力打造有梦的青春,尽力讲好追梦的故事,奋力唱响圆梦的序曲。
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王天巍:灿烂的青春,坚强的脚步,朴实的爱心,纯真的笑脸,毫无保留地给了华农的孩子们。不论多么艰苦恶劣的野外环境,都阻挡不了对教学的执着,对科研的探索。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梅余霞:当学生的掌声响起,收到温馨祝福时,感到所承受的辛苦全部融化为一种幸福;看到每个学生成才,是最大的心愿,将为此把此生精力奉献给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园艺林学学院教授 别之龙: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师党员,要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有机结合,为教学提供更多鲜活的素材,为学生教学实习和创新搭建更好的平台,将成果应用于产业,提升教师价值和学校影响力,实现三者的互促互进。
水产学院副院长、教授 李大鹏:在细微讲台演绎教师的精髓是人生最灿烂的天空,在实验室秉承爱与责任去铸就学生的科学之魂是人生最精彩的舞台。一介书生执教乐,一心科研铸华章,每日平凡的教学科研工作必将为学生筑起成功的阶梯。
工学院副院长 陈生根:作为一个党员要切记三个“知道”:一、知道自己是党员,不把自己泯没在普通群众中;二、知道党的知识,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三、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并力行之。
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何德华:二十年党龄坚定了身正为范的信念,十八载教龄强化了学为人师的责任;以科学为伴,严谨务实追求科学研究新境界,与学生为友,实践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吴珊:党员不仅仅是一种身份,一个称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信仰。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全心全意服务师生,保质保量争创佳绩。
理学院副院长 吴承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时刻要求自己多一点感恩,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担当,少一点计较;微笑多一点、服务贴心点、效率高一点,时刻传递正能量。
外国语学院讲师 覃江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只传授知识,更要用自身品行去影响、关爱学生。在这方面将更加努力,协调好教学与科研,多和学生交流,鼓励他们爱国家、爱人民、爱自己,认真实践教书育人的教育思想。
教务处副处长 张涛:务实是管理的根基,创新是管理的生命。教学管理就是要把“实”扎根于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松劲、敢担当,一步一个脚印;创新就是要发现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啃骨头、破难点,一步一个台阶。
学生工作部(处)教育管理科科长 王昭:牢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要戒的“四有”要求,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思政教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学生。
研究生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丹:功不唐捐。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要坚信每一分思考和行动、每一分主动和担当,对于将来都有重要的意义,于己是能量的汇集,于公是能量的共振。让每一名党员都行动起来,为学校早日建成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添砖加瓦。
后勤集团修建服务中心高级工 钱辉松:后勤修缮服务工作平凡而又具体,31年来,把每一天的工作当作一个新的起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做的一切,是在恪守自己的一份职责,面对深爱的事业,必将无怨无悔!
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余红: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用一言一行诠释党员的先进性是我的行为指南;作为一名图书馆人,用诚心、耐心、精心默默服务于校内外读者是我的工作准则。
园艺林学学院2012级本科生 高银:愿成为一颗蒲公英,金黄色的花朵灿烂而积极向上,小小白白的种球温暖又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有顽强的生命力也不惧陌生的环境,飘到哪里就能把希望带到哪里。
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李锦锦:每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要坚守知识、责任、爱心与奉献的价值观。一直觉得付出即是收获,奉献即为快乐。付出奉献,说明有人需要你,被人需要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
优秀党务工作者:
后勤集团党委副书记 吕守华:后勤党建要找准与经营服务工作的结合点,参与不干预,配合不迁就,监督不设卡,引导不强制,把握发展方向,营造和谐氛围,让党建工作最大限度的迸发生产力、产生凝聚力、形成战斗力。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教工党支部书记、教授 陈雯莉:作为一名教师党支部书记,无论是本科教学与科学研究,还是教书育人和党务工作,都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不能挑三捡四,不能避重就轻,以真诚换信任,以行动作表率。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刘睿:始终将食品企业作为党支部立项活动的载体和服务的主体,为青年教工党员在教学和科研上的成长,促进产学研融合,加快教工党员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平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