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大家抢了不少网络红包,我今天也送大家一个受益终生的红包。”寒假返校后的第一节课上,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顾泽茂没有急于讲有关《水族观赏动物疾病学》的专业知识,而是在同学们期待的眼神中,点开了电脑桌面上的文件夹,随之,微信红包的图案洋溢着喜庆气息出现在投影屏上。
拆开“微信红包”,屏幕中蹦出了一连串的新年约定:拜拜拖延症、不做“迟到君”、不做“手机控”……
这样的场景不止出现在顾泽茂的课堂上,新学期的首堂课上,华中农大每位学生都收到了老师派发的“大红包”——有关课堂文明的动态文件(ppt)。原来,该校在新学期开展“文明从课堂开始”主题教育活动,“红包”是华中农业大学精神文明委员会群发给老师们的一个PPT,每位老师都会在首节课上播放,用这种活泼、俏皮的方式呼吁学生在课堂上遵守文明礼仪。
“每天早晨,总有学生因赖床提着油腻腻的早餐冲进教室,毫不顾及老师和同学的感受,在课堂上大快朵颐。”顾泽茂边播放PPT,边“控诉”着自己在校园内看到的不雅行为。顾泽茂发现,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校园内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在课堂上、在实验室里、在外出路上,“低头族”大学生频刷微信、微博等软件,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还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他号召学生,合理利用通讯工具,勿做“低头族”。
多媒体教学是大学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为了图方便,大学生通常会将老师的PPT打印成册,这就导致记课堂笔记的学生越来越少。顾泽茂对此这种变化很不认同,他认为,与前沿科研相比,教材与PPT往往滞后5至8年,因此大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会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穿插进课堂,而这一般不会在教材与PPT上表现出来。因此他呼吁学生争做笔记达人,将老师所补充的内容整理成册。
聊完课堂文明后,顾泽茂回到《水族观赏动物疾病学》的课程内容上,引用《说文解字》等古籍文献,介绍了“疾”“病”“害”的不同含义,通过拆字示意的趣味方式,激发学生的对课程的兴趣。
在顾泽茂看来,大学的氛围是自由宽松的,因此部分学生对自己课堂行为不加约束,而高校在这方面的规章制度也并不是很严格,“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和传授专业知识一样重要”。为此,他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强调课堂文明。
“今年学校精神文明委员给老师群发了文明教育的PPT,内容、形式都很好,尤其是‘发红包’这种略带诙谐的方式很赞,能够拉进师生距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稍显枯燥的文明说教。”顾泽茂说。
收到顾泽茂的“红包”后,由于起床过晚而手拿早餐进入教室的李同学,赶忙将早餐在课间拎出了教室。而相邻教学楼《遗传学B》的课堂上,生物工程1402班袁军杰同样收到了来自生科院高友军老师的“红包”,他说:“由于疏于自我管理,身边的同学也将课上吃早餐当作习以为常的事。”而新学期学校的这个大“红包”,让他警醒:作为大学生,不仅要注重成绩,更要注重课堂文明。(通讯员 何能 刘涛)
《中国教育报》2016年2月29日第6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