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人民日报】教授出力 脱贫有戏

核心提示:走进地处鄂西南山区的建始县扶贫办,一幅科技扶贫“作战图”格外打眼:10个乡镇被划分为10个扶贫“战区”,参战的“部队”和“友军”分别是建始县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和华中农业大学。作战方式是校地联动推进、校企合作协同、项目落地引领、首席专家负责。目标则是全县脱贫。

走进地处鄂西南山区的建始县扶贫办,一幅科技扶贫“作战图”格外打眼:10个乡镇被划分为10个扶贫“战区”,参战的“部队”和“友军”分别是建始县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和华中农业大学。作战方式是校地联动推进、校企合作协同、项目落地引领、首席专家负责。目标则是全县脱贫。

“摇钱树”连片死亡,“果教授”妙手回春

“丁零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正在午休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礼鸿吵醒。电话是学校“新农办”打来的:“蔡教授,建始县正结果的猕猴桃遭受溃疡病突袭,正一片片死亡,学校请您带专家前去增援!”猕猴桃可是建始县农民的“摇钱树”,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第二天一大早,蔡教授就风尘仆仆赶往建始。

建始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自然条件特别适宜猕猴桃的生长,但因为种植不当,突然暴发大面积猕猴桃溃疡病,猕猴桃树成片死亡,当地果农“谈桃色变”、忧心忡忡。

已经退休的蔡教授深知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华中农业大学在建始县开展定点扶贫,是2012年11月由国务院扶贫办、中组部、教育部等8部委联合下文确定的,学校决定由他带队完成任务,足以说明这次任务的艰巨性。

一到县里,蔡教授就直奔花坪、长梁、红岩寺、三里、茅田、高坪等几个猕猴桃主产镇,挨家挨户调查,寻找问题的症结。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研,查阅当地土壤资料,蔡教授发现,当地农民施肥的参考数据来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30多年过去了,如今土壤结构和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还有,当地农民仿照北方栽培果树的方法来栽培猕猴桃。蔡教授为此总结出当地种植猕猴桃的“五大误区”:盲目上高山、深栽后患无穷、施肥标准和方法失当、灌溉技术不当、猕猴桃不需防治病虫等。针对这些问题,蔡礼鸿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最终,经过不懈努力,不仅有效遏制了猕猴桃溃疡病,稳住了猕猴桃种植面积,也带动了猕猴桃果酒、果汁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开发。如今,全县猕猴桃和猕猴桃果酒综合产值已突破2亿元,成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石头缝里长南瓜,农民致富全靠它

山大沟深,缺少耕地,似乎是贫困地区的一个共同特点。2014年,华中农业大学的徐跃进教授来到建始县华坪镇周塘村,站在一家农户的山地前,看着手里的海拔仪,他毅然决然地说:“你种南瓜吧,如果种南瓜脱不了贫,我包赔!”

这位户主有些犹豫,徐跃进看出了他的心思,便为他讲解起南瓜的生长特点和市场行情:“你这块地海拔650米,最适合南瓜生长。”

转眼间到了南瓜成熟的季节,这位户主种植的10亩南瓜平均亩产1.2万斤,还带动村里种植10亩,每斤收购价0.36元,总收入超过8万元。2015年,这位尝到甜头的农户又发展南瓜20亩,还带动邻居种植南瓜8亩,亩产上万斤。

今年,全村50多户都打算种南瓜。村民们都说“石头缝里长南瓜,农民致富全靠它”。

“绝不能把平原地区的技术硬搬上山,山区是立体气候,复杂多变,一定要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和技术,才能做到精准扶贫。”徐跃进随身带着3件宝:海拔仪、处方和种子。他走到哪里,就会深入田间地头测量海拔高度,化验土壤成分,进行品种布局,要求龙头公司牵头试种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

在山区发展蔬菜产业究竟还有多大空间?徐跃进在走访中发现猕猴桃、关口葡萄、核桃产业发展很快,但在树苗刚栽下的三四年里,农民喜欢套种玉米等高秆作物,容易影响树苗生长。为此,他建议改种低秆的蔬菜。

徐教授凭借长期跟蔬菜产业打交道的经验,告诫大家种植蔬菜千万不能“清一色”。只有多种经营,才能避免一损俱损,走得稳、走得远。2015年,在建始的果蔬套种基地里,根据不同海拔、气候等特征,仅种植的辣椒品种就有11个之多,市场好,价格理想,规避了风险。

徐教授提出,为做大做强全县果蔬套种产业链,专业合作社要走富硒生态绿色种植之路,逐步赢得通向全国大市场的“绿色通行证”。2015年,全县山地蔬菜已发展到4万亩,产值超过1亿元。

鸡苗成活率提高快,临危受命解难题

2013年,建始县开始大力发展景阳鸡养殖业。别小看这个地方品种,它大有来头。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龚炎长介绍,景阳鸡是由欧洲输入的鸡种与建始县本地鸡种杂交,经近百年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个体大、肉质好,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地孕妇生产后,都愿意买景阳鸡来滋补。

为此,县里重点扶持景阳鸡养殖业。谁料,天有不测风云。建始县出现景阳鸡大面积死亡现象,部分养殖户饲养的景阳鸡成活率不足50%,最高的死亡率超过90%,损失数万元。

危急时刻,龚炎长教授带领科研团队走访了几十家农户,经解剖确诊病鸡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综合感染致死。随后,对种鸡进行阳性检测,发现阳性率高达70%。龚炎长大胆提出:将阳性种鸡予以淘汰,使种鸡得到净化。同时,建议由合作社将鸡苗饲养30天至35天后再提供给农户,一下子使鸡苗成活率由53%提高到97%。目前全县长年饲养景阳鸡60万只,为农户增收6000万元。

令人欣喜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在建始县开展的茶叶技术体系建构与示范、魔芋高吸水性纤维及应用、猕猴桃果酒酿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10个精准扶贫项目也陆续传来好消息。其中,在建始县挂职担任科技副县长的周继荣高工带领团队经过努力,使县里的茶叶成活率从70%提高到95%。茶叶基地通过我国和欧盟有机产品认证,建立起建始县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体系,“金观音”乌龙茶成为又一个产值过亿元的脱贫致富产业。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忠云深有感触地说,4年来的扶贫实践证明,华中农业大学探索出的“围绕一个特色产业,组建一个专家团队,设立一个攻关项目,支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专业合作社,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6个一”模式,已经催生5个过亿元的产业、5个过2000万元的产业;精准扶贫的10个产业新增产值5.62亿元,带动全县11759户脱贫。

记者 蒋建科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01日 20 版)

责任编辑:冯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