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中国科学报】饲料油菜花开大江南北

核心提示:在黑龙江,华中农业大学饲用油菜研究团队已经开展了4年的饲用油菜示范种植。从效果看,如果麦后复种饲料油菜,每亩既能增加300~400元的效益,又有利于恢复部分小麦面积和改良耕地质量。相关技术简单易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兼具,在当地受到肯定。


专家组在仙桃饲用油菜生产示范现场进行了测产验收。

“油菜种植密度为1.6万株/亩,留茬5~10厘米收获的油菜鲜重为3133公斤/亩。”近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为组长的7人专家小组对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畜禽育种中心、湖北省油菜办公室三家单位联合实施的“饲用油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位于湖北省仙桃市沙湖农场的头茬饲用油菜生产示范现场进行了测产验收。

专家组认为,该研究一方面有效拓宽了油菜的利用范围,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冬闲田,缓解湖北省冬春季节草食牲畜缺乏青饲料的问题,对促进农经饲统筹、种养产业结合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重要作用,“是油菜利用途径的一种创新,在长江流域具有推广价值”。

从199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领衔的科研团队开始麦后复种油菜的研究以来,复种饲用油菜技术已经在我国西北、东北等一熟制地区示范、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事实上,不仅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作为我国重要畜牧产区的长江流域,饲草供需矛盾也很突出。复种饲料油菜,为这一矛盾的缓解提供了选择。

“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把关键的技术细化,形成一个简单易行的、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周广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估计再有2年左右的时间,相关技术可逐渐成熟,届时可在更大范围进行饲用油菜的推广。

 复种饲料油菜一举多得

“种一熟热量有余、种两熟热量又不足”,这是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面临的尴尬。

同时,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生态恶化,二是饲料短缺——西北地区饲料短缺,草场压力过大,尤其是冬春季节,草原被雪覆盖,家畜因缺乏饲料而大量死亡。

针对这两大难题,傅廷栋带领的科研团队提出了在该地区复种饲料油菜的设想。所谓“复种饲料油菜”,就是利用7月底至8月中旬小麦(或早熟马铃薯、鲜食玉米、饲料玉米、瓜菜)等作物收获后到严冬来临前2~3个月的光、温、水、土资源,复种一季以收获青饲料为目的的饲料油菜。

“复种饲料油菜可一举多得。”傅廷栋曾撰文指出,在我国西部和北部复种既可为畜牧业提供大量优质饲料,且饲料产量高、品质优,又能促进农民增收,同时生态效益显著,有利耕地可持续发展。

1999年,傅廷栋带领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甘肃省进行麦收后(7月下旬)复种饲料油菜试验。2个多月生长期的平均亩产青饲料约3000公斤,深受群众欢迎。2000年以后,华中农业大学和全国农业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在甘肃5个地(市)扩大试种,并于2000年10月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2001年以后,在西北甘、新、蒙、青、宁等省区以及东北黑龙江扩大试种。

周广生说,饲料油菜具有地上部分生物量大、植株的蛋白质含量高、生长快速等特点,是牛、羊、猪、兔、鹅等家畜的优质饲料。

以傅廷栋育成的我国第一个适用于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专用双低杂交种“饲油1号”为例,这种饲料油菜品种,生育期只有七八十天,在我国东北及西北地区的平均亩鲜重3吨左右,高产可达4吨以上。

据估算,按亩产青饲料3吨计算,这就相当于30亩中等草原一年的产草量,可供两头羊一年的饲料。和西北地区广种的苜蓿等豆科牧草相比,饲用油菜的蛋白质与其相当,但是,在麦后复种、8~11月气温逐渐下降的条件下,饲用油菜比苜蓿、箭舌豌豆等青饲料产量高一倍以上。

同时,种植饲用油菜不影响粮食生产,又能使土地增加2~3个月的绿色覆盖时间,可减少水土流失,油菜还是养地作物,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

对于广大农民来说,种植饲用油菜的经济账也很划算。“一亩种子成本约10~15元,肥料投入约为80元。”周广生说,在适宜种植的地区发展饲料油菜,可谓投资少、效益大。十多年示范也证明,种一亩饲料油菜(亩产3吨),单饲料一项农民增加纯收入300~400元。

南方地区亦有推广前景

据估算,西北、东北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面积可能有1000万~2000万亩,应用前景广阔,而在我国南方地区,饲用油菜亦大有需求。

“畜牧业的主要成本是饲料,大约占70%。”周广生说,长江流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产区,饲草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

以湖北省肉羊生产为例,湖北肉羊年出栏量约500万头,冬春青绿饲料基本需要量450万吨,通过放牧补饲、人工种草可以解决大约1/3,玉米秸杆青贮解决1/3,另外的150万吨主要向省外购买花生藤等干草料解决。而花生藤等干草料平均价格为1500元/吨,即每年购买干草料的费用就约22.5亿元。

在饲料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的背景之下,复种饲用油菜在南方的种植,引起了许多养殖场和饲料企业的关注。

而作为我国重要的油菜产区,长江流域本就有种植饲用油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不过,由于近年来油菜生产效益较低,农户种植油菜积极性不高,加之有些地区夏季粮食作物收获较迟,前后茬口不协调,油菜生长季节紧张、产量低而不稳,导致该产区油菜生产面积多年徘徊不前,且目前尚有1亿亩左右的冬闲田未被充分利用,大量的温、光、水、土资源浪费。

长江流域冬季气温、光照、水资源丰富,油菜冬季生长量明显高于其他冬季作物,充分利用冬季的温、光、水资源,且管理得当,该区域的饲用油菜可收获两次。

周广生介绍说,西北和东北地区复种饲用油菜,一般在7~8月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播种,且播种量比较大,还要增加种植密度。“南方的饲用油菜一般在9月底播种,第二年4月份收获,如果管理得当,长江流域种植饲用油菜,12月份可以收获一次,来年4~5月可再收获一次。”

种植和畜牧需配合

在强调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今天,饲用油菜的研究和推广格外有意义。

2015年,农业部颁布了《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意见》,提出进一步优化“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镰刀弯”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生态环境脆弱,玉米产量低而不稳。加上作物过于单一,玉米长期连作,耕地质量明显下降。

在黑龙江,华中农业大学饲用油菜研究团队已经开展了4年的饲用油菜示范种植。从效果看,如果麦后复种饲料油菜,每亩既能增加300~400元的效益,又有利于恢复部分小麦面积和改良耕地质量。相关技术简单易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兼具,在当地受到肯定。

周广生表示,“镰刀弯”地区生态比较脆弱,又有畜牧业发展的需求,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这些地区调整种植结构可以考虑复种饲用油菜。

农业部相关司局在调研后建议,油菜作为饲草种植,当地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规模养殖,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种植面积,确保产销对接;二是北方复种宜在七、八、九月雨水较多或有一定灌溉条件的地区,确保全苗,并获得较高的产量。

目前来看,大面积饲料油菜收获、切碎、青贮的机械化是亟待攻关的问题。

“饲用油菜的种植技术一定要跟青贮技术配套。”周广生解释道,“油菜的含水量相对较高,在80%左右,如果青贮,加配干草、玉米粉等干料,将含水量降到55%~60%以后,就可以长期安全地青贮。”因此,饲料油菜规模种植,必须解决机械收割切碎问题,与玉米(小麦)秸秆混合青贮,便于综合利用和长期保存。

“此外,还应该深入研究喂养、青贮技术和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并加强种植和畜牧部门的配合。”周广生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16-03-02 第6版 科研)

相关阅读
关键词: 饲料油菜 傅廷栋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