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段怀清做客狮子山讲坛谈晚清西学东渐

核心提示:4月15日晚,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段怀清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在图书馆报告厅与师生畅谈“晚清西学东渐与中国人的科学意识”。

段怀清教授激情演讲

段怀清教授(供图朱艺薇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李玉汝 曹新璐)4月15日晚,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段怀清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在图书馆报告厅与师生畅谈“晚清西学东渐与中国人的科学意识”。

“王国维先生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呢?”段怀清以王国维的故事引出“知识和知识人的关系”。段怀清表示,现在的人对知识的态度大多出于功利的目的,希望投入后能有快速的知识回报。知识和知识人之间关系的转变不仅对中国的文化产生影响,也对现代学术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今大学里部分研究人员很难沉下心来,科学意识尤为重要。我在这里所指的科学意识不是讨论某个人,而是现今中国人整体的科学意识。”

段怀清以王韬这类晚清时代的新型知识分子为例,为同学讲解知识和知识人关系转变的背景。“这类人的知识是西学和传统儒学结合的产物,晚清中国的西学东渐与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有关。”他引用了李鸿章对当时格局的评价:“晚清中国所遭遇的变局,是中国遭受的最大的变局。”他表示,现在中国的自然科学已经和世界接轨,当初的知识震荡不复存在,但尽管如此,一些问题在人文社科领域中依然存在。

“中国人的科学意识更新进程其实分为三个阶段。”段怀清说道。晚清时期人们西学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和宗教知识。“师夷长技以制夷”表现了晚清中国的知识分子如何看待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而张之洞提出的“中体西用”则强调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性,认为应该以中国的传统学问为核心。晚清时期中国面对外国列强侵略,一步步沉沦,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科学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带有明显的时代功利性。

留美运动时期,西装、短发和橄榄球成了留学生的生活日常,他们变得强壮、健康、有学问,如此精神气质的改变让清政府害怕他们变成“黄皮肤白心”的“香蕉人”,害怕他们不会有所贡献,但其实不然,以詹天佑为代表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都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改变国家的现状。五四运动时期,社会口号变为拟人化的“德先生、赛先生”,提倡改造中国社会。“时代语境不同,相较于晚清时期面临的时刻亡国灭种的担惊受怕,知识人们对知识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他们开始从容不迫地面对西学,心平气和地讨论‘什么是西学’,学会更加科学地学习。”段怀清如是讲到。他认为,面临时代的挑战,原本对于纯粹科学的追求,开始慢慢变化,逐渐带有一些功利性质。

“又红又专”这个现今的流行词汇,其实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出现,据段怀清介绍,这个词是49年后对知识分子的评价,形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又怀有政治新思想的人。那时候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但这句话带些功利性质,学好这些,无论如何都可以成就自己。而如今的“科技新贵”,比如马云、俞敏洪等,都是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创造自己的品牌。在段怀清看来,新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纯粹的科学知识,其实还可以加入政治、个人想法等,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

互动环节,面对同学有关文化传承的问题,段怀清答到,当下的中国在西学东渐上,应该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知识分子的本土科学,他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要靠每一个人,单薄的文化理念没有生命力。“中国人不能只有黑头发、黑眼睛、黄头发才是中国人,更要有文化内涵。”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杨劭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