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通讯员贾浩洋)7月21日,随着河南农业大学2013级农学专业的宋淼办理完离营手续,植科院2016年优秀本科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就此落幕。本次夏令营为期5天,共选拔了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全国33所知名高校的89名优秀本科生参与。
开营式后合影
开营仪式上,植科院院长曹凑贵教授表示了对学员们的欢迎。他说:“首先,欢迎学员们选择参加华农植科的本科生夏令营。第二,大家来对了。植科学院是华农全校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在全国都是相当有名的,植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在全国农林类高校里面是拔尖的。第三,欢迎大家'长'来。来参加植科学院夏令营的学生,都是奔着最终能被华农录取为新一届的硕士研究生这个目标来的。华农的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植科学院的导师队伍强大,奖学金政策丰厚。因此,希望大家抱着长时间在华农奋斗的心态来参与此次夏令营。”
今年的“优秀本科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全新探索出“导师营员双选会”这一模式。双向选择,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选择最适合的科研团队的机会,也确保每个团队选到最适合的学生。
“第一次参与双选会,没想到是这样的。感谢植科学院夏令营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让我有幸见到了这么多农业领域的高级专家教授!”导师营员双选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3级农学专业刘博如是说。
刘克德教授翻看学生递交的材料
在为期5天的夏令营活动中,副校长张献龙教授、彭少兵教授、“国家教学名师”曹凑贵教授、“国家杰青”姜道宏教授等也为营员们“烹饪”了一桌丰盛的科研大餐。
张献龙教授为营员们作了题为《棉花新基因新种质发掘与应用》的报告。他从“陆地棉纤维品质有待提升”讲起,为营员们讲述了他带领的棉花研究团队的科研水平及目前科研进展。谈到研究生发文章的问题时,他说道:“ 研究生把自己的实验写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性强的、可以说服别人的‘故事’,那么这篇文章就成功了。文章不仅是为了毕业,更重要的是锻炼每一位研究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彭少兵重点向学生们讲述了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方向,并简单的概括为“G(Genotypic)”“M(management)”“E(environment)”,即在特定的遗传环境下,做特定的水稻管理。彭少兵还着重强调了他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的首要原则:先做人,再做事。他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应把提升自己的个人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再好好做科研,将来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话音刚落,报告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曹凑贵则以作物学在的全国农业中的战略地位、目前面临的挑战为切入点,向营员们讲述了作物学研究的思路与内容方法。“选种低碳水稻、运用减排技术是目前实现水稻低碳高产的两个途径,而如何更进一步地稳粮增效是未来稻田种植中亟待研究的课题。”
姜道宏教授向营员们讲述:“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以科技为支撑,严守土地红线为手段,最终达到粮食稳定增长的目的。但农业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发生比较频繁,制约着粮食产业的发展。所以植物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通过基因调控等分子层面对病虫害进行,也可以通过生物防治来达到防治目的,未来植物保护的应用前景相当广阔。”
“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好棒!有一些仪器设备我是没有见过的,特别长见识。”四川农业大学2013级植物保护专业的牛珂欣,在姜道宏实验室体验了3天之后说,“实验室的氛围特别好,针对我们提出来的问题,师兄师姐们非常耐心地回答。参观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时,看到一位博士师兄在显微镜下利用手中的仪器直接挑稻瘟病的单孢,手法娴熟,速度也很快,这种方法是我之前在川农没有接触过的,特别涨知识。”
牛珂欣的收获仅仅是众多营员收获的一个缩影。很多营员都用手中的笔,将自己的收获记录在了本子上。短短的5天时间,他们感受到植物保护、植物栽培、作物遗传育种(油菜、水稻)、植物病理等研究领域的魅力,也更加坚定了在农业科学研究领域走下去的决心。
闭营仪式在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植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魏友伯主持,副院长刘克德教授致辞。刘克德表示,夏令营即将结束,植科学院非常希望来年能看到营员们在各个科研团队忙碌的身影,各个导师也期待未来和各位营员一起在研究领域有更大地突破。
闭幕式上营员们载歌载舞,纷纷表达在华农短短几天之内取得收获的喜悦。贵州大学2013级农学专业学生周彦达代表全体营员发言:“虽然夏令营即将落幕,但营员们的热情不会消退,营员们收获的友谊不会消失,营员们学习到的前沿科研知识更不会忘记。植科学院先进的科研设施、强大的科研团队、强悍的科研实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每一位营员都向往未来可以‘来华’学习,成为植科的一份子,在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做出成绩。”
本次夏令营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充足的后勤保障。植科院在本次夏令营活动中共安排4名辅导员,22名在校学生志愿者,为89名营员在饮食、住宿、交通引导等方面提供24小时服务。
审核人:魏友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