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采访宁航画娘(供图朱沛嘉)
南湖网讯(通讯员吴诗凡)7月18日,我校公共管理学院赴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暑期社会实践团以“苗族民间传统手工艺蜡染的调查与研究”为主题正式踏上了寻染实践行。
蜡染又称“蜡缬”,是一种古老的以蜡为防染材料的手工印染技艺。其中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的苗族蜡染极具代表性,当地至今仍然保持着原生态的蜡染制作方法和使用习俗,丹寨蜡染现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航蜡染,将蜡染推向世界
在丹寨提起蜡染,宁航公司可谓无人不知。实践队员于7月20日走访了丹寨县城宁航蜡染公司,初步了解当地蜡染制作工艺,并于7月23日再次来到宁航对画娘进行了专访。据公司职员介绍,蜡染制作过程包括画蜡、染色、煮蜡和晾晒,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画蜡和染色。蜡画的图案融入了民族特色,一般来自当地苗族民间传说,图案精美绝伦。这个过程非常考验画娘的手艺,她们自小跟随着母亲学习画蜡,几十年的积淀才练就精湛技艺。丹寨蜡染最大的特点就是蓝底白纹,这来源于染色的工艺,染料取自当地种植的蓝靛草,这是一种植物染料,完全环保无污染。
宁航在坚持原始的纯手工画蜡的同时也尝试着将蜡染图案与时尚结合,将蜡染推向世界。实践队员初访宁航时正巧赶上很多优秀蜡染传承人去北京参加“千年窝妥——丹寨苗族蜡染文化特展”了,她们此行的目的正是提高蜡染的知名度,通过凝聚优秀设计人才,拓宽其销售市场,让其与世界接轨。
文创扶贫,让蜡染拉动经济
宁航的画娘基本都来自排倒莫(排倒、排莫两个村寨,因其地面相连,民俗相似,苗语俗称为“八道峁”,音译为排倒莫),她们大多选择搬来县城边照顾孩子边做蜡染挣钱养家。但还有许多妇女们不愿远离山村、不愿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宁航只能帮助部分人经济无忧,要解决整个排倒村、排莫村人的经济问题,这远远是不够的。
7月21日,实践队员深入排莫村研究蜡染如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据排莫村村干部曾帅介绍,当地的农村妇女农忙时下田种地,农闲时在家做蜡染制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衣裙床单。然而蜡染对于普通游客而言实用性非常局限,大多时候只是作为一件艺术品出现在人们视野。人们惊叹于蜡染滂沱的纹样、精巧的技艺,却鲜少有人愿意为其买单。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工艺的出路不应该只有退居博物馆,它应当走出深山,与设计师的奇思妙想相结合,通过对其文化的理解,提炼出属于它的独特符号。
曾帅说:“我们现在首先要借助外面的设计,将蜡染大众化、现代化,做成具有蜡染元素的特色生活物件,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宣传销售,通过市集活动推介蜡染,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蜡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广泛参与其中。”这正是“文创扶贫”的理念,利用发展传统文化,对当地进行扶贫,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发展了经济。
多民族文化交织,造就多彩民间技艺
7月24日,队员前往凯里市,参观了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恰逢黔东南州成立60周年,博物馆好不热闹。馆内展示了苗族、侗族、水族等33个民族的民间文化。这里有苗族蜡染、卡拉鸟笼、侗族鼓楼等形式丰富的民间艺术。让队员们更加确认了是黔东南各族人民的劳动和智慧造就了这里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
蜡染之旅结束了,但队员们对蜡染技艺的感叹和对当地人淳朴友善的感慨一直在继续。蜡染的传承和发展值得人们深思,队员们都希望能对蜡染的发展出上一份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丹寨蜡染,喜欢上丹寨蜡染。
审核人:孙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