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迎来新生,亦迎来教师节。
9月,随着跳跃起舞的喷泉,狮山迎来了大学新鲜人,亦迎来一批“青椒”,他们从五湖四海而来,在这片宜居山水间求学、治学、育人、成长。有学者说人是大学的风景,笔者以为,师生有志于学、徜徉于学的场景乃是大学最为隽永、最为瑰丽的图景;师生“从游”之乐,实在是人世间发至内心、最为久长的快乐。我们应行动起来,让师生“共同体”成为大学至美校园的风景之大者。
“共同体”的说法近来时有耳闻,对地球村而言,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对于研究生及其导师而言,师生关系就是缔结成为科研共同体;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构建怎样的师生关系——还应是“共同体”。很欣喜地看到,最近有学者表示,“学生和老师要基于知识和学术,建成‘教学共同体’‘学术共同体’,以达成教学科研互促共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良性生态。”
必须要为这样的“共同体”意识点个赞!师生共同体,其实是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脉相承,和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大学理念紧密相依,更和“心中有学生”的办学方针交相呼应。
基于共同体立场,漫步于大学的殿堂,师生的关系应更为纯洁纯粹,师生的交往应破除隔阂、亲密无间、自如自在,教育的理念更应指向自由生长、自在成长、教学相长。
基于共同体立场,教师就要成长为“四有”好老师,努力做到——有理想信念,培育职业操守,传递核心价值;有道德情操,精心修炼师德,立己以达人;有扎实学识,钻研高深学问,传承文明成果;有仁爱之心,永远保持大爱之心,时时保持激情之状态。
基于共同体立场,学生就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做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耕读不辍。勤学,就是要广泛涉猎、厚积薄发,以知识明晰社会责任,以学养奠定青春奉献的基础;修德,就要抛却小我,关注大我,既仰望星空,又立足平实,以持久的道德磨砺、高尚的品行操守,造福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明辨,就须时刻自省,保持清醒,以“四个自信”时刻把握青春奋斗与无私奉献的正确航向,做到自持稳重、自信从容、自励坚定;笃实,就是要秉持“不张扬、不盲从、不浮躁”的华农品格,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踏实做人,把艰苦磨砺作为砥砺成才的难得机遇,把个人梦、华农梦、中国梦紧密结合,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本心的扎实业绩。
基于共同体立场,应不断培育师生“从游”的文化基因,为师生深入交流创设更多平台,营造良好条件与氛围;应保证教育神圣、教学神圣、课堂神圣的主体地位,采取各种举措,保障无论从制度投入、教学投入、经费投入上的中心地位,不断营造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和谐机制、健康生态;更应打通师生交流的藩篱、障碍,打开师生自由平等对话、有志于学的“心灵之门”,可允许各种教学改革的试点和特区,甚至包容各种试错,包容各种异质思维和建设性的批评甚至质疑。共同空间、千问计划、问学斋、“清涟”跨学科论坛、学术沙龙、食科一家人等等,都是着力建设“师生共同体”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在华农这个充满爱心的校园,在这个师生共同体中,既涌现出以徐本禹、赵福兵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子,也涌现出众多拥有大爱、深受学生爱戴的益友、良师,从无私提携后辈的老一辈学人章文才老先生,到心系贫困生、捐资助学的傅廷栋院士、张启发院士、张献龙教授,到关心学生无微不至的李国怀教授、“花妈妈”王彩云教授,到宽严相济把论文写在鱼塘的顾泽茂教授、喊出每一个学生名字的马徐发博士,再到坚守学生一线的辅导员“进哥哥”、“知心姐姐”祝鑫,等等,这样的好老师,不胜枚举。
9月,秋意袭人,火热依然,漫步在这充满生机和绿意的校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它的绚丽青春、强劲律动。从狮子山主楼最高处俯视整个校园,已是层林尽染,有如一幅泼墨山水,令人迷醉。倘若细听,震人耳膜的,正是育人的乐章;引人注目的,定是育人的图景。教师是天下最为阳光灿烂的职业,学子是学校的与社会希望所在。让我们讴歌教育,礼赞教师,培育英才,携手描绘校园的美景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