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CCTV】大山里的“阡陌学堂”

核心提示:赵芸逸说,他希望“阡陌学堂”能够成为一个在线支教平台,将大山和世界连接起来,实现“人人均可支教、村村能看世界”。“阡陌学堂”创始人 赵芸逸:如果我的学生能沿着这条阡陌小道走出大山,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让学生比自己更有成就,比自己更成功更顺利,这样对于老师来说就是很骄傲的一件事情。

央视网消息:在湖北恩施有这样一位90后支教老师,他希望用一条连通外界的“网络阡陌”,让大山里的孩子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学习机会。

七个小时的时差,七千多公里的距离,这是一场颇为特殊的视频连线,屏幕上说得兴起的是一名留学德国的博士生,课堂里听得入神的是一群湖北山区的小学生。

在湖北恩施州建始县的摩峰中心小学,这堂课叫做“阡陌学堂”。尽管这里的孩子有很多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却能够通过网络和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爱心人士面对面交流。

  “阡陌学堂”创始人 赵芸逸:我刚开始来的时候,有个学生问我,赵老师,你是不是科学家?这个问题是蛮尴尬的一个问题,因为在学生心目中,特别在山区小学,老师几乎是个全能的。那会我只能说,你们只要想邀请什么样的人,我就请什么人过来给你们讲课。

赵芸逸是这所网络学堂的发起人。两年前他刚到摩峰小学支教时,班上的孩子总会问他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村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赵芸逸感觉惊讶,但生活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大山里,好奇心与求知欲很难得到满足。

为了开拓孩子的视野,让他们知道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赵芸逸想到可以用网络视频的方式,给山里的学生请到更多、更专业的“支教老师”。

摩峰中心小学校长 向登双:我们老教师原来就认为,给学生上课就只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行了)。通过“阡陌学堂”,我们的当地老师也知道了,噢,原来给学生传授知识,不仅仅是一种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不过,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尽管在摩峰小学老师的帮助下搭建起了基本的网络视频设备,但由于自己还是个大学生,赵芸逸只能通过同学来邀请网络支教的志愿者,进度的缓慢和莫名的无力感让他一度想要放弃。

“阡陌学堂”创始人 赵芸逸:班上有个学生说,赵老师,上次那个张富元姐姐她说还要给我们讲一节课,还有我们上次问的问题她还没有回答,老师什么时候开课。当时你又不能给学生说,老师不想做这个事情了,不管怎么说,你当时答应过学生的,尽一个老师本分吧。

山区学生对“阡陌学堂”的热情让赵芸逸坚持了下来,而他对学生的真情流露让网络志愿者李函至今还记忆犹新。

“阡陌学堂”网络志愿者 李函:酒也喝完了,(阡陌学堂的)事也说完了,眼泪也哭得差不多了,当时,我听完之后,我当时没忍住,是直接哭了出来。

“阡陌学堂”网络志愿者 李函:当时听到孩子们说“老师再见”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面一下就炸开了,我只不过是给了他们40分钟的一节课,而在这群孩子们眼中,你就是他们的老师,那种眼神发出来的尊敬,我甚至有一种受之有愧的感觉。

在摩峰小学240名学生中,90%都是留守儿童。相比物质层面的逐步改善,这些孩子最缺少的还是关心和交流。通过“阡陌学堂”,学生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内心世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阡陌学堂”创始人 赵芸逸:有个学生画了一幅画,然后他跟我说,赵老师,我知道我自己比较笨,我可能考不上大学,但是我肯定会做一个好人,我自己想当一个老板,想在家里面开一个砖厂,雇用我们当地的人在砖厂里面干活,这样当地人就不用外出打工。

和自己的学生一样,赵芸逸也来自山区农村。在这些孩子身上,他仿佛看见了自己当年的影子。那时,赵芸逸曾因为家庭原因辍学打了三年工,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仍然考上了大学。所以,他也一直向往成为改变别人命运的那个人。

“阡陌学堂”创始人 赵芸逸:2014年(大学)毕业之后,没有选择进地产公司,也没有选择(立即)去读研,想到山区当一个老师。当时刚开始我爸他是反对的,我爸说你傻呀你,家里面好不容易走出一个大学生,你从山里面走出来,你还回去干嘛呀?但是,你做的事情正在改变一群学生,这也是(我)自己做下去的动力吧。

两年来,“阡陌学堂”开课超过70期,覆盖到9所山村学校、3200名学生,在线支教的志愿者包括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师生,以及警察、记者、护士等行业代表。

赵芸逸说,他希望“阡陌学堂”能够成为一个在线支教平台,将大山和世界连接起来,实现“人人均可支教、村村能看世界”。

“阡陌学堂”创始人 赵芸逸:如果我的学生能沿着这条阡陌小道走出大山,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让学生比自己更有成就,比自己更成功更顺利,这样对于老师来说就是很骄傲的一件事情。

责任编辑: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