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搜狐新闻】你好,我的国丨高校评估太多浪费大量科研时间

核心提示:“改革高校教师考核制度,科研向教学倾斜” 在中国呢,搞评估,目的和初衷肯定是好的,希望促进推进、提高水平,但评估太多,占用时间太多,负担太重,我们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秩序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文 | 全国政协委员 黄巧云

“评估太多,浪费大量教学科研时间”

今年两会,除了《强化耕地耕作层保护,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提案,我还想谈谈高校评估、以及高校教师考核体制。

高校是我国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驱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也将从国家层面上实施“双一流”建设。然而,目前高校也存在评估过多,教师评估体系失衡等问题。

先说评估。

最近几年我们接触了很多评估,包括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基金委、省里等等。有学科评估,学位点评估,本科生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等等。有些老师反馈,相当一部分时间,就忙于做这些填表、总结、整材料、开会、上报等等,浪费了大量教学科研的时间。

评估不能应付,它涉及到上面给你的排名和经费,如果评估没搞好,可能这个经费就没了,或者少很多。另外,现在的双一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都可能参考这种评估之后的排名,学校很多经费的投入、建设,也是基于这种排名的。总而言之,评估没做好,就影响整个学科和整个学校。

那么,中国这么多高校、这么多学科,这么多评估,有些学科或者学科点为了去呈现出更好的东西,拿到更好的评估,刻意把一些东西美化,甚至搞一些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

总有些本身做的不是很好,但包装得很好,雕出一朵花,那它排名反而更高,经费可能更多,这对老老实实干活的人就不公平了。久而久之,就有人不干实事,而做面子工程,恶性循环。

这也是我提这个提案很大的原因。

“不正之风:造假、送钱打招呼、拉帮结派”

不仅评估,评奖也是这样。国家的、省部级的奖,都是自己往上报材料,也存在一些水分,不正之风,浮夸之风。

比如报国家科技进步奖,很多的报奖里面都有很多叫完成了什么经济效益,5亿、10亿甚至上百亿这样一些效益的数字,部分是有水分的。

当然啦,也有造假被撤销的事情。网上都查得到,具体我不记得。像三鹿奶粉不还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吗?

(编者注:科技部通告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获得的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校方也解聘该教授。三鹿配方奶粉曾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二等奖)

这两天我们还有委员专门说,学术圈存在很多不正之风。一种就是申请人去送钱,还有就是打招呼,评的时候,专家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想办法通过别人认识他,打招呼,请他支持,拉帮结派。我相信,如果是没有利益上的关系,大部分的人还是非常公正的。

所以,不仅评估,还有评奖,如果自己来搞材料,很有可能自我标榜,吹得天花乱坠,水分多,包装得好看。可以找第三方去评估,让别人自主推荐你评奖、你自己都不知道这样一种形式,诺贝尔奖就是这么评出来的,有人知道屠呦呦在得诺贝尔奖之前报过这个材料?没有人知道。

国外的很多奖都是这么评出来的,国外的很多院士也是这样评出来的,包括我们的评奖、院士评选,我觉得都可以思考这么一种形式,不找当事人,别人去推荐他,最好是当事人不知道,这样更客观、更公正。

“改革高校教师考核制度,科研向教学倾斜”

在中国呢,搞评估,目的和初衷肯定是好的,希望促进推进、提高水平,但评估太多,占用时间太多,负担太重,我们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秩序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大多数是这种案头上的工作,比如说开会或者写材料,实际上没有给我们真正的教学科研带来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水平的提升、影响力扩大等等。

很多工作不是靠写总结、评估出来的,它是靠干出来的。

我作为学院的院长,承上启下,这些年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次全国两会,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也想提一点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很多评估,横向平行的内容很相似,我们搞学科教育评估也好,学位点评估也好,学科评估也好,很多重叠交叉了。

那能不能对现有评估体制进行改革, 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评估体系呢?我建议对所有针对学校的评估或评比,来一次全面彻底的调查。除必要的以外,其他方面的予以取消,为学校的检查评估来一次“减负”行动。

还有,能不能找第三方去客观地考核评估你呢,教学成果、论文、就业率等各项指标是公开的,就像大学排行榜,从来没人去找大学校长要材料吧?

接下来我的建议是,改革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上面有这样一个指挥棒,应该从科研稍微向教学这样倾斜一点。

现在虽然是提倡综合评价老师,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侧重于科研,教学相对不那么重视。

比如说谁发了《Science》、《Nature》,可能这个老师、这个学院或者这个学校就因此获得巨大利益。中国高校中,论文跟他的奖励、评职称等等都直接挂钩,但教学在评估中就占比不是特别大。

现在全国从事科研的单位和部门都在过度强调“SCI”论文的作用,过分强调论文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造成了学科间的矛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矛盾。文科跟理科不一样,理科里面不同的领域又不同。工科侧重应用,应用只要能够解决具体问题就行,不一定要发很高水平的论文。但现在基本都是论文最重要,评价标准一刀切。

大学里面基本是优先搞科研,教学位于其次。那每年几千几万的学生,怎么办?教学本来应该是最重要的,但它不能短期出成果,出效果,因此容易被忽视。再者,教学对教师、教授的考核占比并不大,所以多数人重科研轻教学。

我当院长的时候,始终还在带课,作为一个教授,教师,如果不教课还当什么教师?这点责任心还是要有。

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教育,本职工作还是要教育,教授的本意是“教学授课”,而不是一个“帽子”。我们国家很多的人才计划,都要看“帽子”,有帽子身价就高。那些帽子都是给那些科研做得好的人戴的,教学相对来讲就少很多,少得可怜。我建议综合应用“SCI”、同行评议、国际评估,清理规范各种人才计划和工程,让高校和教师回归本位,为我们的国家乃至世界培养更多人才。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