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通讯员黄胜蓝 黄思聪)3月15日晚,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作品》杂志社社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杨克做客我校狮子山讲坛,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带来了“诗成有形意无穷——浅谈诗歌创作形式”的专题讲座。
杨克首先提出“创意写作,创造性写作”的观点,并分享了美国文学艺术院终身院士哈金的创作历程:他的作业《死兵的独白》因构思独特、富有创造力而得到导师的青睐,使他一举成名;同样的,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以被谋杀者为视角,方式新颖,形式独特,吸引人的眼球。杨克认为,要写出能够打动人心的诗歌作品,就要跳出模式化的思维,注重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诗歌是比喻性的意象性的语言。杨克的诗歌作品《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就是从小处着笔,体现底层关怀意识,反映着内心深处的灵魂观察史。“当表达情感时,诗人不会写‘我很孤独’,而是写‘古道西风瘦马’”,创作时,要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运用联想、想象、比喻的修辞手法,给人新鲜的感受。“天才的秘密在于永远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对世界充满热情。”杨克说,“雪化了,在诗人眼中不是水,而是春天。”诗人善于发现“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另一种真实”,对事物有着人文主义的想象。
诗歌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但只有两种基本的格式:一种是抒情的、优美的、联想的、意象的,另一种是反诗歌的,即叙事的、口语的、调侃的、有趣的表达。比如《杨克当下的状态》《夏时制》,这些作品非常口语化,却有种荒诞感,这种形式也是想象力的表现。杨克表示,艺术可以反过来,但诗歌应该有张力有想象力创造力,建立在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和描述。但无论是哪种格式,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直抵人心,表达真善美。如李白的《赠汪伦》,传达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感情,使读者产生了共鸣。又如二战时期生活在纳粹集中营的玛莎创作的《节省》,传达了人心中的真善美,读起来真实,让人感动。“文学表达的是内心的正义,而不是现实,是超越现实的美好,它是内心透亮的一束光,安慰了我们。”
另外,杨克强调创作时不仅要注意诗歌的内容,还应该注重其语感和腔调,并不是内容越深刻越复杂诗就越好,而是要通过语感突显其灵性。他分析了诗的显与隐,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除了表达欣喜若狂的感情以外,其朗朗上口的韵律也给诗添加了几分灵动。
审核人:韩伟
【人物链接】杨克,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作品》杂志社社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太阳鸟》《有关与无关》等11部诗集以及3部散文随笔集和1本文集。作品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等权威书籍中,并被广泛翻译成外文版本,曾获海峡两岸多种文学奖。被誉为“第三代实力派诗人”,“民间写作”代表性诗人之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