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中国教育报】“鱼教授”张学振的心愿

核心提示:《中国教育报》4月1日头版刊发了《“鱼教授”张学振的心愿》,报道我校张学振教授对口帮扶建始工作事迹。

“青山绿水仍在,百姓致富有望”

——“鱼教授”张学振的心愿

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兰涵旗 曹牧曦

老田第一次见到张学振,心里没当回事,怕是来吃顿饭就走的“专家”。

张学振第一眼看到老田,一米八几的个子,腰板挺拔,有点像父亲,莫名的亲切。

3年多的相处,俩人成了“忘年交”。

张学振说:“他有着准确的预判力、坚韧不拔的毅力、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创业热情,是我心中的英雄。”

老田说:“他把我从冷水鱼养殖的门外汉培养成了土专家,没有他的帮助,就没有国硒公司的今天。”

老田是湖北恩施州建始县小有名气的养鱼大户;张学振是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两位的“结缘”还得从2013年说起。

2013年,华中农大对口扶贫建始县,张学振第一时间报了名参加。看鱼池、查水质、验饲料、检病情,5月他第一次来,就闲不住地围着渔场来回转,发现水霉病困扰着老田的鱼儿们,很快找到一个重要原因——鱼网质地粗糙。

张学振立即向老田献策,购买质地较为柔软细密的尼龙网,将发病鱼池使用的网具与正常鱼池使用的网具严格区分,尽量减少拉网次数,减少机械创伤的几率。按照这个办法,加上张学振开出的中草药药方,鱼病,好了!

这件事让老田觉得,“张教授还是有点水平的”。

每年4月是鲟鱼人工繁殖期。春寒料峭,池子里的水温只有13度。老田因为腿伤无法下水,张学振便连续一周下水作业,在山泉里泡上几个小时,完成亲本筛选、注射催产针、人工产卵等系列工作。本就患有滑膜炎的他,从冰冷的水中出来时两腿麻木,要缓上好一会才能正常行走。

张学振的付出,帮助渔场获得了快速发展,产值实现了从1000万元到2000万元再到3000万元的“三连跳”。

2016年5月,张学振和老田一起张罗了一场“誓师大会”——冷水鱼养殖与烹饪培训大会,满怀豪情计划2016年产值过5000万元。

当年7月,一场特大强降雨引发的洪水淹没了渔场,大大小小的鲟鱼、三文鱼、虹鳟、金鳟等养殖鱼类,随着洪水游失。老田后来用8个字来形容当时的场景:满目疮痍,万念俱灰。

深夜接到老田的电话,张学振连夜买了站票,次日早上便赶到建始县。初步的清淤排污工作做完,张学振陪老田一起作资产评估,直接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

“放弃渔场,卖房还债。”老田心灰意冷地想好了退路。张学振给老田做思想工作,聊到凌晨3点。“我们的市场在、基础设施在、技术在、声誉在、人在、情在,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张学振耐心地鼓励老田。

在张学振的劝说下,62岁的老田下决心重振旗鼓。

灾后,张学振一边帮助老田做好生产自救,加快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一边带着老田积极争取省科技厅、恩施州、建始县的灾后重建支持。目前,渔场正在逐渐渡过难关。

2017年3月,在华中农大定点扶贫建始县工作对接推进会上,县委书记向红林满怀深情地说起这个事例,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建始受了灾,我们的老田不想干了,张教授含着泪鼓励他继续干,这份真情让我们建始人民佩服。”

恩施州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常年水温保持在13至16度、富含硒元素的优质山泉水,非常适宜养殖经济附加值高的三文鱼、虹鳟、鲟鱼等冷水鱼。然而,长期以来受技术条件和产业基础限制,秀美恩施“有水产却没有水产业”,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大有前景。

“还有两件事没有做好,我申请当个留级生。”2017年3月,张学振代表湖北省第五批博士服务团百名成员汇报工作时,提出要继续留在恩施延期服务,“一是老田的渔场刚刚经受重创,我不放心。我要和老田一起并肩作战,重拾梦想。二是我们与恩施州农科院一起对全州富硒冷水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很多适宜开展冷水鱼养殖的场所。我准备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立恩施富硒冷水鱼产业联盟,做大恩施的特色水产业。”

张学振说,如果把恩施富硒冷水鱼产业做起来,“青山秀水仍在,一批百姓致富有望”,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相关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4/01/content_475406.htm?div=-1

责任编辑:兰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