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备课组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石雨桐 杨采芹 王一鸣)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课程教学目标的最好概括。“思修”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的重要课程,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2017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要把育德和育心结合起来,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让他们成长为健康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这正是“思修”课的宗旨所在。
多年来,我校“思修”课程教学团队和衷共济、协同育人、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力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三进”“三入”工作,为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积极探索。
教师团队备课:如何让课堂贴近学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诸如此类的言论经常出现在黄运丽老师课堂上,“我经常会摘录一些习总书记的话带到课堂上,”黄老师说,“这是同学们需要的,也是很能给年轻人带来正能量的东西。”
整理当下时政热点、领导人讲话等内容,是思修教学团队老师们课前必做的准备工作。教学团队老师会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切块包干,把最新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体系中。“从课本出发,拓展延伸到社会实事当中去。”学期开课前,老师们会展开课程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制定出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授课目标与体系。此外,教学团队的老师们还向同学们下发了教学内容设计问卷,什么内容是同学们希望“重点讲解”的,什么内容“弱讲”甚至“自学”,都是根据同学们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的。
备受关注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也被思修老师带入了课堂。围绕对《人民的名义》剧情及人物命运的解读与分析,师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青年学子从中对党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十八届六中全会“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新未来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格局、新境界充满信心。
法学博士黄媛媛老师立足自身专业特点,把法律情景剧引入课堂,以案说法,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极大提升了学生的法律素养,丰富了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每个授课教师所带班级都不止一个,并且来自不同的院系,针对不同院系的同学,老师们授课的侧重点也不同“像生科、植科这类科研型专业,我们会着重讲一些关于倡导治学严谨方面的内容;像水产、动科、动医、园林、经管这类专业的学生,创业意向比较多,那我们就侧重讲一下鼓励大家创业的内容;像工学院……”黄运丽老师笑着说,“工学院的孩子们课太多啦,上一天课做实验很累,晚上回来上思修,非常辛苦,我们也理解……我就会在课前多放一些视频多讲一些时事案例,多组织讨论,让大家精神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
为尽快完成大一新生从中学向大学的顺利过渡,李凤兰老师的思修作业《寻找华农的秋天》,带领同学们用心去感受华农之美,大学之美,在观察与思考中适应大学生活,开拓新的人生境界。
王娟和王晓慧两位老师通过国外访学和交流,把一些先进的教育教理念与做法结合课程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分享,进一步提升了课程组的教学素养。
课堂上,老师们是精心备课、倾力授课,课下,老师们也是同学们可以推心置腹交流的好朋友。茶学09级的林汉琴同学在思修课后向老师倾诉了自己生活上的窘迫。帮她找兼职,解决生活困难;和她交流沟通,引导创新创业,如今在北京创业成功的林汉琴深深记得和思修课程结下的这个缘分。坚定学生专业思想,拓展深造之路——机电1303班的王凯阳认为是思修课老师给了自己成长成才的动力和支持,他说:“思修课老师是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2005方案”实施以来,课程团队深研教材,深化改革,先后将课程建成学校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系主任李厚刚凝聚课程团队,达成以下共识,要进一步增强“思修”课教学的吸引力、感召力、引领力、行动力,切实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那就需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做到大学生的心里去,为此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思修”课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变成大学生自觉、自主的行动。教学团队强调:思修课教学注意突出时代性、创新性、系统性、可行性、实效性,以“四化”教学为基本原则。那就是: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课程考核科学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