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丝绸路,连通东西方,跨越古与今。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4年来,华中农大响应国家号召,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注入华农动力。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层面的互利共赢,更是文化和科研领域的交流碰撞。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合作中,华中农大以农科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立足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积极广泛的合作。
华中农大校长邓秀新院士表示,要进一步刷好华中农大在埃及的“朋友圈”,让中埃的科研互动频繁起来。就这样,开罗大学、国家水研究中心、沙漠研究中心等埃及科研机构开始与华中农大接驳,搭乘中国科教快速“高铁”。
时至今日,以本哈大学为埃及的战略支点,华中农大“撬”起了与更多地区和高校的合作,与巴基斯坦、以色列、澳大利亚、苏丹、喀麦隆、尼日利亚等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引智计划。华中农大专家学者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中外学术上的“互通有无”正蓬勃生长。
可以坦陈,华中农大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学校没有专业的“汉补”,语言交流存在障碍;学生家庭经济总体相对贫困,出国留学存在瓶颈;对于留学生培养,学校部门间缺乏协调,处于摸索状态等。但这些困难没有阻碍华中农大“上下求索”的决心和步伐。截至2016年底,在华中农大的“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达到353人,攻读博士学位留学生占比70%,开罗大学、本哈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与华中农大开展合作,6个国家科技部“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先后获批。
一段短小的基因影响一个细胞,一个小细胞影响一个机体。“一带一路”战略离不开整个国家集体的努力,更需要我们每个基层单位拿出实干精神,把国家战略落地、落细、落实。
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华中农大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大学基本职能,履行一所高校承担国家战略的使命,积极把中央和教育部文件上的战略规划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在科教领域扎实开展合作与交流,付出了华中农大人的心血与汗水,为国家注入了“华农贡献”。
时代激扬使命。在21世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棋局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国家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华中农大将立足自身优势,在力所能及的科研和育人领域内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华农动力”!
(本文作者系学通社记者秦鹏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