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科学研究 > 正文

我校承担的五项948计划项目通过验收

核心提示:6月21日至22日,我校袁宗辉教授、刘国权教授、宋波涛教授、谭启玲副教授、孙学成副教授主持的5项948计划项目均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南湖网讯(通讯员江晶)6月21日至22日,我校袁宗辉教授、刘国权教授、宋波涛教授、谭启玲副教授、孙学成副教授主持的5项948计划项目均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5个项目验收专家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24家单位的专家,科发院、动科动医学院、园艺林学学院、资环学院等相关领导和教师参加了会议。

受农业部科教司委托,学校科发院项目管理处梅方竹处长主持了验收会议并代表农业部对948项目验收提出了具体要求。会上,梅方竹处长提出目前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体系改革正处于过渡期,在建设新科技计划体系的同时,也要做好以往科技计划体系各类项目的相关工作特别是项目到期结题验收工作,希望此次验收会能圆满完成预期目标。

各项目验收专家组在听取了项目完成情况汇报、认真审阅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质询和现场考察后认为:项目全面完成了合同任务和考核指标,验收资料完备,财务管理规范、核算清晰,经费使用合理,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项目概况】

袁宗辉教授主持的“畜禽产品兽药残留预警技术引进合作”项目,引进了基于生理药动学的兽药残留活体预测技术、群体药动学模型和药动-药效模型关键技术及相关专业软件,邀请外籍专家1名、派出学术骨干3名赴美国和西班牙进行交流与培训,发表SCI论文7篇。通过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完成了喹赛多、喹烯酮及其代谢物在猪体内残留预测的PBPK模型构建,恩诺沙星等5种兽药对猪鸡常见菌的PK/PD模型研究。该项目成功实现了兽药原形及其代谢物在食品动物体内残留的同时预测和早期预警,为兽药残留预警提供了新技术。成果对完善我国兽药残留预警技术体系,提高动物源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等具有重要意义。举办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3次,培养学术骨干3名、研究生7名,培训相关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成果在一定范围内示范和推广应用。

刘国权教授主持的“免疫缺陷小鼠肾包膜下移植猪肺模型的构建以及猪呼吸系统疾病研发平台的创立”项目,引进免疫缺陷小鼠肾包膜下移植肺组织模型,完成模型构建,使移植的肺组织能够在肾包膜正常生长,并总结出一套高效的构建流程,目前正利用该模型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该模型作为研究猪呼吸疾病的平台,可用于筛选和测试小批量的治疗猪肺病的药物,为节约药物开发成本和缩短所需时间提供了支撑。项目邀请外籍专家1名、派出学术骨干1名赴美国进行交流与培训,成功引进免疫缺陷小鼠肾包膜下异种移植技术,同引进相关设备1套。运用该模型,并结合常规研究方法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表SCI论文2 篇;培养博士研究生 5人,硕士研究生4 人,其中1名博士研究生为华中农业大学与美国伊力诺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引进模型及其创立的猪呼吸系统疾病研发平台,为有效地了解猪呼吸疾病发病机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猪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

宋波涛教授主持的“马铃薯抗寒资源与相关基因高效挖掘技术引进”项目,从荷兰瓦格林根大学和美国国家资源库引进了马铃薯资源试管苗82份和野生种及其杂交组合的实生种子99份,共计5400粒;完成了其中20个种的291株系的抗寒性评价,在S. acaule、S. commersonii、S. demssium、S. stoloniferum等8个马铃薯种中筛选获得了104份具有直接抗寒能力的资源。通过块茎农艺性状评价、花粉活力测定等,在S. demissum、S. acaule、S. commersonii、S. candolleanum中获得了具有重要潜在利用价值的马铃薯抗寒资源20余份。引进“低温胁迫相关基因高效分离与鉴定技术”,邀请外籍专家3人、派出学术骨干3名赴德国、荷兰和美国进行交流与培训。发表论文4篇,培养研究生2人、博士后1人。项目的实施与完成显著提升了我国马铃薯抗寒资源利用与抗寒基因发掘方面的能力,为马铃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障与技术支持。

谭启玲副教授主持的“区域地下水连续精确收集与计量系统引进及其在城郊菜地上的应用”项目,在消化新西兰牧草地地下水连续精确收集与计量设备核心工作原理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地下水连续精确收集与计量设备及软件系统各1套;通过大型菜地原状土柱试验及武汉市城郊、枣阳市城郊蔬菜氮高效综合利用措施开展的试验,对氮利用相关参数校正并结合VNLE(2003-Z54研究成果)和VRSM(2008-Z25研究成果)模型,构建了城郊菜地生态系统氮肥使用和硝酸盐污染控制的新模型(NLE)。邀请外籍专家4人、派出学术骨干1名赴新西兰进行交流与培训,培养博士1人、硕士3人,发表论文2篇(SCI 收录1篇),获批专利1项,申请专利2项。通过有机肥替代、DMPP、甲壳素施用等综合措施,可以减少菜地系统30%化学氮肥的施用,并且降低菜地硝酸盐淋失量达26.51%,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36.76-52.86%。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障蔬菜产品安全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孙学成副教授主持的“小麦镉低积累种质资源筛选与相关基因挖掘技术引进”项目,引进基于分子标记和离子组学的小麦镉低积累资源筛选技术、基于组学数据整合分析的农作物功能基因发掘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大田试验、营养液培养试验系统研究了134个小麦主栽品种在镉吸收、积累上的差异,建立了基于苗期镉含量、镉富集系数与分子标记的小麦籽粒镉低积累品种快速鉴定方法,筛选获得小麦籽粒镉高、低积累品种各10个,并在湖北枣阳、河南济源等地进行了试验示范;以筛选获得的代表性小麦镉高、低积累品种为材料,通过整合小麦镉胁迫响应的全转录组、脂质组及代谢组数据,初步建立了基于全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小麦镉响应基因调控网络。邀请外籍专家4人来华交流,派出1名博士生赴美国学习基于组学数据整合分析的小麦镉低积累基因挖掘技术。培养博士生3人,硕士生2人。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审核人:梅方竹

责任编辑:兰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