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处:建设最有序最安全的大学校园
8月23日上午,保卫处以“优化组织构架,明确岗位职责,加强绩效管理、建设全国最有序最安全的大学校园”为主题,召开暑期工作务虚会,保卫处全体干部参会,陈国顺主持会议。
保卫处利在暑假期间围绕“交叉重合职能,科室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工作程序,工作量化考核,工作绩效考核”等四个题目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各科室均形成了详尽的文字材料,科室负责人在会上也积极发言,从多个角度献言献策,并对引起共鸣的建议展开深入讨论。政保科史东伟提出宣传工作涉及多个科室多个方面,建议进一步整合科室职能,设立专职负责宣传的业务科室,整合安全教育、消防宣传、处内新闻报道等职能,更好地营造人人参与创建平安校园的氛围。办公室黄欣提出优化现有校园门禁管理,简化车辆信息录入程序,将现车辆收费及信息审核整合至一个科室。防范科夏田提出整合现有技防平台,将鹰眼系统、人脸识别系统、一键报警系统等技术平台与110接处警功能充分融合,建设信息化程度更高的视频监控-接处警平台,最大程度发挥现有技防设设备的安全防范作用。市场管理办公室赵明提出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细化各岗位量化考核内容,以便精准量化各岗位工作量,促进各岗位人员更好地履职尽责。校园110张智勇认为保卫工作需要承担各类急难险重任务,加班,加点是常态,需要多讲责任和担当,做到加班讲奉献、讲真实、讲记录。
陈国顺强调,思想统一是前提,明确职责是基础,落实要求是重点,工作量化是保障,绩效考核是抓手,各科室要认真履行科室职责,用好绩效考核这一指挥棒,将优化校园门禁管理系统和整合视频监控平台作为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来抓。同时,新学期要积极谋划,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校园秩序管理,加强校地联合执法,做好新生安全教育、校园道路设施建设和校内施工现场秩序维护等工作,努力把我校建成最有序最安全的大学校园。
校团委:构建支撑一流人才培养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8月23日上午、26日下午,2017年学校共青团工作专题学习研讨在学生综合服务大楼316会议室举行。校团委机关全体干部和各基层团委书记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团委书记张拥军主持。
会议围绕“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共青团‘一学一做’教育实践,加强第二课堂体系建设,服务学校一流人才培养”主题,与会人员积极发言交流。彭小川以变“共青团端菜”为“青年点菜”为例,提出完善体制机制,做好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志愿者选拔培训及志愿服务理论研究;持续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推进艺术课程教育和艺术普及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强文化产品原创开发,创新开展宣传工作,传播青春正能量。刘三宝结合学校育人目标、社会对学生认可度与学生参与活动满意度,提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不缺课程开发缺顶层设计,不缺活动数量缺活动质量,不缺资金场地缺跟踪培养,不缺赛事活动缺有效参与”等方面的问题,并从“面向全体、分类施教、强化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考。刘立军针对当前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应强化典型宣传,注重媒体融合,发挥优秀教师、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过程管理,注重问题导向,有的放矢提升人才培养成效;强化平台搭建,注重工作成效;强化品牌建设,充分发掘和利用育人资源,注重全员育人。
各基层团委书记围绕思想政治引领、第二课堂体系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主题发言。园林院团委李永熙针对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考核机制不健全、能力素质不强、主动性不足、创新意识缺乏、宣传组织薄弱等问题,提出要加强学生骨干政治素养提升、强化制度约束等改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动科动医学院团委卢禧东结合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目标与学院实际,系统介绍了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三驾马车为驱动深入推动实践育人,服务“双一流”建设的思考。生科院团委郑泽涛重点介绍了学院通过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团支部建设、树立先进典型和推进新媒体建设等推进“一学一做”教育实践的探索。资源与环境学院团委彭士宁以“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题分析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学院做法、现实困境、破解之策。水产院团委蔡徐涵提出“青春向善、弘毅担当、笃行坚韧”三个关键词,强调要突出价值引领,通过学院文化熏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法学院团委晏华华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指出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外国语学院团委张亚男着重就学分制条件下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建设,分析了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精英化”、参与面不够等问题,提出应当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立第二课堂学分,通过制度设计强化第二课堂在促进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张拥军作总结讲话。他提出,全校各级团组织要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围绕“喜迎十九大”主题,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方法载体,做好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当前重点要在团员青年中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结合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好“我看十八大以来新变化”主题教育活动。要聚焦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强化工作主动性,结合实际把会议精神和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育人工作举措,构建支撑一流人才培养的共青团工作体系,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要坚持问题导向,狠抓理想信念教育,强化能力素质培养,突出实践锻炼,严格纪律作风,切实抓好学生干部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要加强系统谋划,围绕迎接120周年校庆做好“我爱华农”爱校荣校系列教育活动设计和反映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精神的原创文化作品的编创工作。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把“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全国性重要创新创业赛事作为重要的育人平台,抓好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重点在扩大参与面上下功夫,提升育人工作实效。他要求全校共青团干部要始终坚持“勤学习、爱思考”的良好习惯,始终保持“敢担当、善作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弘扬“勇改革、求创新”的价值追求,始终坚守“讲规矩、守纪律”的工作底线,始终坚持“重细节、抓落实”的工作风格,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服务学校事业发展。
信息学院:满怀危机感,明确坐标系,找寻“双一流”建设的发展路径
在“双一流”建设中如何找寻学院的发展路径?8月26日下午,信息学院召开2017年暑期务虚研讨会。与会教师在3个小时的时间里,各抒己见,畅谈了就“两学一做”与“双一流”建设、优化学院机构设置、推进制度建设和民主办学等议题的深入思考。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李向东同志主持务虚会,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教授、各系(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各教工党支部书记(委员)、行政管理人员参加了座谈会。院长张红雨教授作了总结讲话。
与会代表提出,在刚结束的暑期中层干部培训班上,相关领导在提及学科布局和发展战略时特别提到了信息作为新兴、交叉学科要积极发挥作用,与会人员倍感振奋,全院教师要做好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在积极申报计算机一级学科点的关键节点,全体教师要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学大纲等环节精心组织。要积极引入新课程,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建立一系列基于“ABCD”(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IOT,物联网),以适应新技术发展、人才培养实践亟需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在人才培养制度化建设上,考虑到校企合作、国际办学愈加紧密,不少学生赴华大基因班、扬翔班学习、实习,还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赴海内外留学的现状,可充分考虑引入柔性排课、替代学分、交换生管理、创新创业学分等制度或办法的操作性,同时要深入推进教师深造、学术休假制度,为培育一流人才创造土壤和条件。
有代表指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首先是人才培养质量一流,而人才培养的基本遵循是人才培养方案。因此要进一步改革优化修订好人才培养方案,这是实现“回归本分”的重要前提。作为公共基础课,则要加强积累,增进交流,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教学单元、教学团队的活力。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缺口和短板,可考虑从校外企业引进兼职导师、引入前沿实践课程的方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有代表提出,公共基础教学要有危机意识,要从教学理念、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等方面推进改革,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有老师表示,自己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有3个维度:教学有趣、课堂有趣、课后有嚼头,关键还是要心中有学生、心中有爱。有代表说,要解决好教学改革破与立的关系,紧扣人才培养质量,主动变革,积极作为,看“风向”,老是跟在后面跑没有效果,更没有出路。
不少教师发言时均提到“危机”。有老师说,生物信息专业排名连续保持全国前列,自己还是有很重的危机感。华农有较好的土壤,农业、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研究是传统优势学科,但目前有相当部分的生物信息学研究不在我们学院,也不在生物信息学科,而相关院校的生物信息学上升势头迅猛。因此,就专业建设而言,我们要巩固现有优势专业,发展新方向,申报新专业,扶植增长点。同时,要为专业建设找寻有力的科研支撑,要瞄准国家战略、社会需求,继续凝练生物信息学研究方向,注重人才引进、团队建设,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发出磅礴的“华农声音”,在国内外占有自己的位置。
不少老师提到了数据安全和平台建设的重要。有教授指出,中国的学术研究,相关数据能否留在国内?我校有很多重要的包括柑橘、水稻、棉花等在内的大量农业数据,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的深入,对数据和开发平台的需求呈几何级增长,从数据安全、资源统筹的角度考量,能否实现这些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平台的统筹共享?也有老师提出,除了关注现有农业大数据的研究之外,我们还可拓宽思路,扎实开展教育大数据乃至经济大数据的利用和研究。
数位与会者都谈到了校友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有代表提出,在国际合作、产业化发展这2极,校友资源无疑是非常重要和宝贵的资源,要注重引入校友力量到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之中。有教授指出,最新的管理和技术都在企业。研究做到一定程度会遇到瓶颈,这时应多和企业接触、合作,借助企业的平台资源,激发我们的理念创新、育人实践创新,实现双赢。有老师提到暑期把学生送到包括无锡超算、腾讯、百度等企业,在纯计算机的环境里,学生成长的速度让人惊讶欣喜。有老师提出,企业极端重视团队交流与合作、项目式开发与管理的运作方式与效果让人耳目一新,从这一角度来看,除了“实践型”人才培养,也要重视“研究型”本科生的尝试。
李向东书记表示,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学生是大学的主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要务。因此在“双一流”建设征程中,每个学院、每个学科、每一名教师都有任务、有指标,要举全院之力、全校之力,每一个华农人都要划定坐标、明确使命、积极作为。我们一定要做到讲团结促和谐,做到高标准精要求,做到明方向有追求,为建设“五个一流”、创建世界知名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红雨院长作了总结讲话。他提出,经过3年的发展建设,我们初步实现了“学院像学院、老师像老师”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后面则要凝神静气,进一步健全办学治院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发展均衡各个二级组织和机构,进一步让学院的核心价值追求深入人心。张红雨强调,通过务虚研讨、凝聚共识,大家要进一步明晰学院的发展路径,“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以我为主,苦练内功,注重积累,瞄准一个方向,保持一股干劲,深入开展人才培养、创新研究,这样,才能交出一份无愧于内心、无愧于时代的满意答卷。
(通讯员 严文高 陈治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