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观:通专结合 博学笃行
陈先生认为:“我们这个综合学科,就是要培养知识面广的‘万金油’!”他强调,园林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学科建设中,以哪个方面为中心都是片面的。园林植物、园林设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专业不必分得太细,办园林教育、搞园林事业,要求知识面广,每门不一定学得很多、钻研很深,但需要掌握园林的全面知识。在高年级时以及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时,应有所侧重,走上工作岗位或读研究生时再专精攻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才有后劲。学校和老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带个路,给学生一把探求未知的“金钥匙”。
陈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有一个55级的学生,现在成了地理专家,是南京大学地理学教授。前几天他来了,给我深深地鞠了三个大躬,说老师可能不记得了,当年你告诉我们要重视基础,要拓宽知识面,对我影响很大,要不现在也不会有所成就。陈先生主张,“‘万金油’就是要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我是主张培养综合的‘多面手’,能够拳打脚踢。无论是栽培植物、设计画图、欣赏园林、琴棋书画,样样都行”。
陈先生要求学生“除了接触面要广,还要有专长,必须要学习植物知识。拉丁学名、植物应用、主要的生态习性都要熟练掌握”,并且给了定量的标准——硕士生1 000种以上,博士生则要达到2 000种以上。
走出校门的一代代“万精油”们,以堪称“极品万精油”的陈先生为榜样,博观约取有专攻,活跃在我国园林行业。
教学观:手脑并用 知行合一
陈先生认为,实践技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对于大学生十分紧要”,更重要的是其乃为教育的重要价值之所在。实践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因实践的需求而产生,亦因解决实践问题而存在和发展。离开实践的需求和对实践问题的解决,教育就将不复存在。实践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人的实际操作,光凭理论知识显然不行,必须具备实践技能。理论知识只有有助于实践技能训练、有助于实践活动进行才有实际价值,实践技能的培训才具有直接的意义。因此,实践技能的训练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科学技术普及化时代已经到来,单纯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劳动正在向体脑结合型迅速转化,既要会思考,又要会操作,没有实践技能的人必将被时代淘汰。时代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并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知识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活动都变成了体脑结合型的活动。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教育不可能再是培养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技能、坐而论道、满腹经纶、只会说不会做的人。现实世界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但要“能说”,更重要的还要“会做”。“能言而不能行”,只会“耍嘴皮子”的人越来越没有市场。真正受欢迎的,则是那些“能说会做”“文武双全”的人才!
陈先生说:“我在国外做了3年研究生,同时也劳动了3年。每个周末,每个寒暑假都去劳动。研究生要学习高精尖的技术,但田间操作不会也不行。就是‘文革’前的研究生,我也要求他们要下去劳动三个月,至今他们仍觉得受益匪浅。”陈先生谈到自己留学经历时说,刚到丹麦的那段时间劳动强度大得不得了,简直吃不消,一天下来,累得是腰酸背痛,腰都直不起来。他记得有一段时间做芽接月季,头一天,扎得满手都是刺儿,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接了80株,而来自欧洲各国的学生们却每个人接了800多株———差距10 倍!为了赶上这些西方人,费了好大的劲儿,真花了一番工夫!欧洲学生干活又快又好,也很卖劲儿,听不到喊累叫苦的抱怨。
因此,北林园林一直不断丰富和完善着实践教学体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专业实践是陈先生一直倡导和坚持的。记得上学时我们设计班的学生植物类的课程很少在教室上课,大都在城市公园等各种绿地中现场教学。除了同样考拉丁学名外,栽培养护类课程主要是在户外学时做月季嫁接、学修剪等,还要养盆花。有景有情入境式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实现了陈先生“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教学观。
陈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对于我国园林学科专业、园林教育和园林行业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需要我们以陈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用心研究,在新时期的园林教育中传承和发扬。
谨此一孔之见,供大家批评指正。最后,引用陈先生2012年新春的一段寄语与诸君共勉:“我们应该组织全国精英坐下来,花几十年时间研究出中国现代园林新风貌,我们是‘世界园林之母’,我们只有更下苦功夫,才能焕发‘园林之母’的青春,弘扬中华文化,为世界园林做出新的贡献。”
(学通社记者 徐童 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整理,有微调)
附:陈俊愉院士简介
1917年9月,陈俊愉先生出生于天津。
1940年金陵大学园艺系毕业(农学士,裴多菲金钥匙奖)。
1943年园艺研究部毕业(农硕士),1946复旦大学副教授。
1947年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兽医及农业大学研究花卉。
1950年,毕业于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农业大学,获荣誉级科学硕士。同年回国。
1950-1952年武汉大学副教授、教授。
1952年华中农学院园艺系教授兼副系主任。
1957年后北京林学院教授兼副、正系主任,院科研生产处处长及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一、二届林科评议组成员、林业部科技委委员、中国园林学会副理事长等。
1990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次年选为资深院士。
1998年11月,被国际园艺学会授权为梅品种国际登录权威,成为获此资格的第一位中国专家。
2011年,荣获中国观赏园艺终身成就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
2012年,荣获中国梅花蜡梅终身成就奖,同年6月8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5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