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通讯员 贾越 张磊)12月22日,我校园艺林学学院蔬菜特异性状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NA sequenc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lettuce and the regulation of flavonoid bi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揭示了莴苣(Lactuca sativa)的起源、演化和人工驯化规律,并解析了莴苣花青素代谢的遗传调控网络。
莴苣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蔬菜之一,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莴苣有多个栽培类型,不同类型间形态差异较大,其分化历程不是很明确。课题组从1000份的莴苣种质资源中筛选出200多份核心种质。通过对核心种质的转录组测序,分析了莴苣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驯化等。研究发现所有的栽培类型均由野生种Lactuca serriola经历一次驯化事件产生。莴苣是沿着古丝绸之路由地中海地区传入中国,并逐渐演化为茎用莴苣即莴笋。该研究同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了5000多个控制基因表达变异的位点,这些相关位点是莴苣丰富表型变异的重要分子基础。该研究重点分析了花青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网络,并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传统遗传定位,鉴定了多个控制莴苣叶色的基因。这些基因在培育富含花青素的莴苣新品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园艺林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张磊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匡汉晖教授为通讯作者,蔬菜特异性状课题组的苏文清、陶蓉等同学参与了部分工作,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chelmore博士实验室提供了最新版本莴苣基因组序列。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7-02445-9
审核人:匡汉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