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聚焦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邓秀新的“两会声音“

核心提示:“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校长邓秀新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被媒体关注报道,南湖新闻网将持续摘编刊发。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校长邓秀新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被媒体关注报道,南湖新闻网将持续摘编刊发。

【农民日报】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访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我国是农业大国,2007年以来,农、财两部联合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基础和长远事的独特优势,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和农业科技创新规律的“体系模式”,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国家第一个以农产品的产业链为研究对象的科研组织,是中央财政稳定支持科技创新的典范。

邓秀新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资金投入,扩大特色农产品覆盖面,强化长期性基础性科研工作,提高区域试验示范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特别要对西部地区、边远山区以及库区和老区的脱贫致富、带动当地农业科技队伍的发展,提升科技支撑和引领乡村振兴能力作出新的贡献。

要适度扩展农产品范围,增加特色农产品体系数量。邓秀新说,多年来,国家将大量资金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猪、牛、羊等主要粮食作物和畜产品的研究上,对特色农产品支持不够。然而,很多特色农产品的主产区集中在经济不发达省份,大部分是老少边穷、山地丘陵等贫困边区,是国家扶贫的重点区域,当地政府很难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些农产品的研究工作,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科技支撑滞后,严重影响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后劲。建议在综合考虑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布局的基础上,根据种植面积、饲养规模、特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需求等实际情况,将花卉、樱桃、马、驴等特色农产品纳入体系支持范围,稳定科研队伍,保护种质资源,全面提高科技支撑特色农产品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要强化长期性基础性科研工作。邓秀新建议,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遴选长期开展农业基础性科技工作的科研单位,纳入综合试验站建设序列,给予资金支持,形成全国一体化、网络化的农业长期观测监测工作格局,积累农业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

提高区域技术试验示范能力和规模。邓秀新建议,提高体系综合试验站的年度经费,保障其在每个示范县开展必要的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工作。

【农民日报】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

精准扶贫要注意公平问题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一大批贫困农民实现了脱贫,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也有一些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大,主要体现在重点县与非重点县、贫困村与一般村的差距拉大。存在扶贫搬迁对象泛化、分散安置高福利化、搬迁后续帮扶措施缺位等问题。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副主席、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院士建议,要实施重点与非重点县、贫困村与一般村的动态调整机制,建议中央或省级党委政府将摘帽的重点县、出列的贫困村的帮扶优惠政策,部分调整给财政收入低、基础设施欠账多、公共服务水平落后、产业发展滞后的非重点县、一般村。实施重点与非重点县、贫困村与一般村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邓秀新建议,要严格限定易地搬迁资格,坚决按照《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的规定,对迁出区域与搬迁对象进行严格限定。建议比照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政策,赋予贫困户长期居住权,保障其住有所居,但不能赋予其房屋所有权,不办理不动产权证。如果贫困户脱贫了或者其子女长大了,可以由不动产估价机构,按照市场价值进行不动产估价,将不动产优先出售给贫困户及其子女;如果是集体成员的,有能力自建房的也可以依据资格分给宅基地,将原易地搬迁的房子租赁给其他需要住房的农户。目的是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鼓励其子女励志奋斗,阻断贫困福利的代际传递。

易地搬迁必须注重产业配套,“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邓秀新建议,一是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科学谋划产业扶贫项目。二是驻村帮扶工作队或者村级干部应注重搭建电商网络营销平台,全方位实现地方特色产品的市场化配置和品牌化营销。三是实施“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注重建立产业灾害保险体系,化解灾害风险,防止脱贫户返贫。

【长江商报】用科学挖掘资源撬动产业脱贫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一大批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在实际调研过程中,能亲身体会到脱贫后农民的喜悦,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说,同时,也看到和听到了一些问题。

资源变“废”为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邓秀新认为,贫困地区不能单纯靠易地搬迁的方式来脱贫,更应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科学谋划产业扶贫项目。

“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发达,环山多林”是一些贫困地区的“标配”,邓秀新认为,在一些贫困地区当地人看来不值钱的资源也可以成为产业亮点。比如,湖北省建始县的大洪寨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当地有一孔天然泉眼,曾经有人想用山泉水做矿泉水资源开发,但因为没有竞争优势而被搁置了。”邓秀新笑言,因为泉水常年温度在11.2摄氏度左右,在当地人看来,这水用来灌溉水田都嫌凉了。

然而,大山里搁置的泉水被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们当成了宝。“我们学校科研小组到了当地发现,泉水水温不高于18摄氏度,水质又非常洁净,特别适合三文鱼这样的冷水鱼养殖。”邓秀新介绍,科研小组经过各项数据分析后,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设计将山泉水引出到各个生态水库,实现冷水鱼养殖。

就这样,这一个四面环山的山坳里,村里人在华中农业大学项目小组的帮助下搭建起了冷水鱼养殖基地。

用科技手段突破瓶颈

“很多贫困地区科技水平落后,限制了发展。”邓秀新说,“景阳鸡”长期以来繁殖率低的问题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景阳鸡”产自建始县景阳镇,因为该品种一年能长到九斤重,又被称“九斤鸡”。是十九世纪末外籍人士带入景阳镇的“洋鸡”与本地太和乌骨鸡杂交而成,是目前国内稀有的肉用型地方优良鸡种资源。它具有“红冠、绿耳、乌皮、黑脚、个大”的特征,耐粗饲、产肉多、肉质好、味道鲜,是极具滋补保健功能的地方优良鸡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是无公害食品。

“该品种繁殖率一直以来都非常低,当地人都以为是‘杂交’导致的,并没有特别上心。”邓秀新介绍,直到养殖领域的相关专家到当地了,才发现九斤鸡普遍感染了沙门氏杆菌。该镇在农业专家指导下重新修建了新的种鸡养殖场,并将旧的养殖场全面消毒。现如今,九斤鸡的繁殖量大大提升。

邓秀新说,产业扶贫,要用科技新眼光,重新定义资源,获取经济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全国人大代表
    责任编辑:陈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