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受聘我校特聘教授

核心提示:3月29日上午,我校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为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药用植物学科特聘教授,校长邓秀新院士为黄璐琦颁发聘书。会上,黄璐琦带来题为“想在诺奖之后”的学术报告。

校长邓秀新向黄璐琦院士颁发聘书

校长邓秀新院士向黄璐琦院士颁发聘书(供图舒漾

南湖网讯(学通社记者王逸飞通讯员周波)3月29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报告厅举行的第15期作物科学高端讲坛上带来了题为“想在诺奖之后”的报告。黄璐琦受聘为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药用植物学科特聘教授,校长邓秀新院士为黄璐琦颁发聘书。本次报告由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严建兵主持。

报告开始前,邓秀新致辞,他介绍了自己与黄璐琦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扩大过程中相识的经历。他表示:“今天的农业度过了‘吃饱’的时期,‘吃好’已经是进行时。”人们现在更关注是植物中与健康有关的功能性成分,而将农业与医学紧密结合的正是黄璐琦所研究的中药材。

黄璐琦接着进行了关于中医药的研究历史及现代进展的学术报告。他就中医与西医的差别进行了简单阐述。西方的逻辑思维起源于古希腊的哲学,这种空间性的文化孕育出了以微观分析、对抗治疗、实验结果为特点的西方医学。而中医起源于东方农耕文明,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具有辩证认识、形成统一的特色。

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技术奖就是中医魅力的突出表现。建国初期,疟疾在越南战争中盛行,对于抗疟药的研究势在必行。屠呦呦在古书《肘后备急方》的“渍”字中得到启示,以不加热的方法萃取青蒿,获得了青蒿素。

随后,黄璐琦分享了自己目前在中药研究中的突破进展。他先是介绍了对于中药药性的研究。他表示,中药药性与遗传和环境有关,借助此观点,他通过对伞形科植物的药性研究获得规律:植物亲缘关系越近,化学成分就越相似,药理作用也就越相近。

他介绍了郁金和姜黄两味中药,来自同一植物的两个不同部位,但却具有相反的药效。通过对这一现象深入研究,他发现姜黄素的含量不同导致两味中药药性不同,姜黄素含量的高低是药性的物质基础。

黄璐琦关于道地药材的分子生药学研究也取得了进展。生药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促成了新学科分子生药学的形成。他通过遗传与代谢相结合的方法对药材进行评价,表达了与我校在作物遗传改良方面进行合作的意愿。

会后,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六楼会议室,黄璐琦为我校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揭牌,并和其团队一起与我校教授进行有关中药材研究的学术交流。

【人物简介】黄璐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首席研究员,中药资源中心主任,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资源创新团队负责人,部局共建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负责人,曾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组织实施第四次全国重要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提出和发展了“分子生药学”和道地药材形成的理论,建立了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中国标准创新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等荣誉。

责任编辑:柏佳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