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科学研究 > 正文

“粳”字的读音准备改过来啦

核心提示:“粳”字的读音准备改过来了。在全国第三次普通话审音工作完成后公示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中,确定“粳”字统读为ɡēnɡ。一个读音的更正,见证了我国农业科学家群体的科学坚持和文化坚守。

南湖网讯(记者晓齐)“粳”字,几千年来口口相传读“geng”音,字典里却写成了“jīnɡ”音。

2011年,我校张启发院士在充分考究相关古典文献和地方民俗后,曾联名国内水稻界185名专家学者,要求《新华字典》将“粳”( jīnɡ) 字读音修订为ɡěnɡ。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向记者提供一条新闻线索:“粳”字的读音准备改过来了。前期,国家语委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普通话审音工作,并完成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在教育部网站进行公示。修订稿中,确定“粳”字统读为ɡēnɡ。

参与审音工作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家语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主任王洪君提出,“粳”的字音,在社会上有jīnɡ与ɡēnɡ的分歧,两种字音的中古音来源其实是同一个。出现两种字音,是近古的事。明清以来的变化趋向是geng。结合“粳”在方言中的常用度和词义显豁度,农学家的意见是审音定音必须要考虑的。审定组建议,改“粳”统读音为ɡēnɡ。

长期关注“粳”字读音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王彤伟副教授表示,考虑到汉语共同语的传承性、语音的历史变化和北方方言的实际读音,“粳”字宜统读为ɡēnɡ。

由jīnɡ到ɡēnɡ,张启发院士用“一次伟大的胜利”来宣布更音成功。咬文嚼字的背后,他认为,这事关中国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能否留存,关乎数千年民俗传统能否得到尊重,关乎中国水稻学界能否赢得世界学术界重新界定水稻亚种命名。

“吃了一辈子稻米,做了几十年的水稻研究,也知道此字读‘geng’有几千年,突然某一天有人告诉你此字不读‘geng’,读‘jing’,是否应该追根溯源,讲讲道理?”张启发表示,除了从字音和民俗上对“粳”读音进行考证后,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更看重确定粳的读音,对于国际学术界重新界定水稻亚种的学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栽培稻种的最重要原产地之一,种植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神农时代。1928年,日本加藤茂范将在中国发现、种植的10余种稻种分别用印度和日本来命名,分为“japonica”和“indica”两个亚种,后来国际上补充完善为籼稻(Oryza sativa L.subsp.indica Kato)和粳稻(Oryzasativa L.subsp.japonica Kato)。原产中国,却用印度和日本来命名两个亚种,带着浓厚的殖民主义时代色彩,严重歪曲了籼粳的亲缘关系、地理分布和起源演化过程。

中国水稻学界一直谋求改变亚种分类方法。老一辈著名水稻专家丁颖把籼稻定名为籼亚种(Oryzasativa L. subsp. hsien Ting),粳稻定名为粳亚种(O. sativa L.subsp. keng Ting)。按照音译的原则,粳稻的拉丁后缀为keng Ting,即明确规定粳字发音是keng,通汉语音geng。该分类方法已被中国水稻学界广泛接受。“geng”的读音,尽管只是一个简单读音的改变,却对籼粳的亲缘关系、地理分布和起源演化过程作出了更为科学的阐释。

张启发透露,下一步国内学者准备借助适当契机,集体发声,争取国际学术界重新界定水稻亚种的学名。

相关阅读
关键词: 读音 ɡē 亚种 geng
    责任编辑:兰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