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交流中碰撞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月的校园,密集的学术交流带给华农的不光是专家学者留下的足迹,更重要、更鲜活的是参加这些学术活动的师生和业界人士的获得感。
“明年还要搞”,规模猪场智造论坛结束后,特别赞助单位——中畜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旭这样说,论坛中迸溅的思想、交流的启发让他受益匪浅、记忆尤深。
论坛组织方是华中农大期刊社。社长鲁满新说: “从第一天的‘小圈子’交流到第二天的‘大熔炉’探讨,这生动地表明,与会者都真正融入到论坛中,都愿意贡献自己的智慧。”
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不限于此。
3月28日,美国科学院士、学术权威杂志《Plant Cell》主编Sabeeha Merchant院士来到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力促这位国际知名植物学家华农之行的生科院教授端木德强说:“我最大的感触的就是美国的研究非常‘细致’,细到将研究成果量化,而我们还停留在表型显著与否,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与国外同行的交流来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他告诉记者:“Sabeeha Merchant院士从机场到华农的路上,我就向她‘见缝插针’地咨询一些经验,交流自己的看法。”
在题为“From genomics to spectroscopy with Chlamydomonas and other algae”的学术报告会上,Sabeeha Merchant院士的报告吸引了包括来自中科院武汉水生所研究人员在内的400余名师生。
中科院院士邵峰的研究领域是生物医学,他的研究团队发现了细胞焦亡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在《Nature》报道后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在春和景明的季节,他应邀来到我校生物医学中心进行学术交流,讨论的主题集中在“焦亡细胞”。从先天免疫到癌症,“焦亡细胞”这个科学命题的提出为改进化疗药物的使用效果提供了另一种研究基础和重要思路。“没有突破陈旧理念的勇气,科学将永滞不前”,邵峰院士一番高论引起与会师生广泛共鸣,激荡出他们的思想涟漪:我们的学科如何结合“焦亡细胞”开展?DNA和RNA研究如何在“焦亡细胞”研究中得到启示?
参加邵峰院士报告会的李姗是我校生物医学中心一位“85后”的年轻教授。她深有感触地说,科学亦是理解生命的过程,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包括课题负责人(PI)还是要亲自做实验,以防止错过重要的实验和发现错误的实验。来访的邵峰院士则表示,青年教师做实验是华中农大的亮丽风景线,让人感到欣喜。
在学术活动中享受校园生活的美妙
这些学术活动带给师生的不只是学术的启发,还有学术精神和态度的感染。前来参加中国规模猪场智造论坛的86岁的汪懋华院士坐在会场不间断作了4个小时的笔记,会后又整理了十几页的心得,这样的专注让与会者深受感动。
“我从未见过邵峰老师这样畅快又耐心的讲座”,李姗教授这样描述她的导师邵峰院士的学术讲座。一走进生科院学术报告厅,邵峰院士不禁“哇”地一声喊出来,现场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偌大的空间显得逼仄和拥挤,仍有学生从侧门源源不断涌入,300人的报告厅硬是塞下了400人左右。“华农真的很大很美”,劭峰院士的开场词瞬间活跃全场。李姗说:“他显然被热情的师生感染了。他的讲座素来简明扼要,短则20分钟,长不过半小时,但这次他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讲座‘扩容’到两个小时之久。”李姗还为学生向邵峰院士的提问点赞:“我们的学生很棒,他们的现场提问既有专业特色,又兼具内涵要义,碰撞出学术的火花。参加这样的学术活动,对科学家来说,是享受。”
在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中,受到感染的并不只是听众。在长达一年的沟通和联系后,端木德强教授最终促成Sabeeha Merchant院士来华访学。4天的行程,3天在华中农大。她被这所迷人的大学吸引了。她感叹于深夜灯火通明的实验楼和步履匆匆的华农师生。“Hard Working”“Wonderful”是Sabeeha Merchant对华中农大描述最多的词汇。在华农的三天,她还安排时间同我校植物生物领域的知名专家王学路教授、严建兵教授、姜道宏教授、张献龙教授等单独交流。临别之际,她意犹未尽,表示这次不虚此行,希望跟华农更多交流、更多互动。
学术校庆在三月开了一个好头,师生们期待着有更多精彩的四月……
(本文作者系译文 川竹审核人冯楠)
延伸阅读:【言论】校庆:打造丰瞻的学术品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