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通讯员 李梦境)步入“新·视界”文法学院2018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展馆,“精准扶贫”主题展厅就会吸引观展师生的注意。“精准扶贫”主题首次出现在学校设计类作品展中,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牵手,教学设计和扶贫产业结合,作品中的能量已跳脱出二三维设计的画幅,焕发着人文关怀的温度与情感。
2018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展“精准扶贫”展厅
扶贫缘起,寻乡土文化根脉
我校2012年开展扶贫工作实践以来,探索出“六个一”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推动人文社科进建始,成立了文化产业服务团队。
“现在很多艺术院校都尝试以艺术设计助力精准扶贫,我们学校启动比较早。”学校文化产业服务团队代表,文法学院副教授李琳介绍道,“文化能塑造认同感。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乡土文化的支撑。”李琳及其团队在启动建始县文化产业服务工作时,希望结合学校的精准扶贫工作和建始县的发展需求,通过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协同,走“科技+产业+文化”的精准扶贫模式。
红岩寺镇、花坪镇、长梁乡……一年来,师生团队走过建始的大小乡镇景点,寻访调研,了解到建始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民间文学、传统美术到民俗工艺,基本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层的所有门类。团队成员通过对乡村文化的再认识,为后续研发设计提供纹样、色彩、表现技法等方面的借鉴与启发。
建始“十株茶”品牌包装设计系列产品
跨学科携手,促特色产业兴旺
毕业作品展上,建始“十株茶”的包装设计系列产品简洁清新,具有较高的视觉辨识度。师生团队以“十株茶”品牌特性和干净无污染的原产地为设计出发点,对2018年度绿茶和红茶进行包装的创新与改进。手绘结合民族图案西兰卡普,提炼采用大量传统元素,于设计中融入恩施传统文化,既有原生态内蕴,又不失现代的时尚意趣。
李琳介绍,团队以我校在建始的扶贫产业为切入点,与学校自然学科产业扶贫专家联手,进行了大量的个案实践。2017年重点完成了建始猕猴桃、冷水鱼、马坡茶、枸杞珍酒、高山蔬菜等七个扶贫产业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和旅游文创产品研发设计。团队的开发性设计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通过一年品牌帮扶建设,建始茶叶2018年春季2个月就完成了2017年一年的销量,每斤茶的效益提升了20%,从开始每天最多20盒的订单到现在一天最多有1000盒的订单。对建始猕猴桃品牌的建设,帮扶半年就看到了成效,2017年红岩寺镇的猕猴桃节上,建始县猕猴桃的知名度和销量与往年相比有了很大提升。
园艺林学学院高级工程师周继荣,长期在贫困地区开展茶叶技术推广,从2013年起负责建始县茶叶科技扶贫项目。他介绍,经过几年努力,建始县茶产业取得较大发展,形成了技术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农民和技术骨干,也打造了炜丰茶业、马坡十株茶、子母茶等品牌,完善了产业生态。“李琳老师及其团队进入产业扶贫后,提升了产业文化品味,为产业注入新动能,探索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专家联手扶贫新模式。”
学研产协同,助力打造文化品牌
“李琳老师带领我们小组成员7人,今年3月分成两批,与蔡礼鸿教授、徐跃进教授等技术专家一同深入建始县实地考察、搜寻素材,让我们与扶贫企业负责人深入交谈,挖掘产品内涵与设计意义。”金子渊回忆道。
金子渊是文法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1403班本科生,从2017年10月至今,加入建始精准扶贫团队已8个月。他选择将高山蔬菜包装设计作为学士学位设计课题,针对系列蔬菜进行包装改良与创新设计尝试,在完成学士学位设计的前提下,保证产品的功能性、美观性、易用性原则。
高山蔬菜,指海拔800米以上,进行春夏菜延后或秋冬菜提前栽培的蔬菜种类,最大的特点是富硒绿色、新鲜有机。企业原有的包装多为普通的瓦楞纸盒,做工简易。虽然满足普通运输需求,但品牌感弱,设计样式单一,忽略了恩施文化的延展性。团队将设计内容与科技、产业、文化相结合,以“山不在高,有'鲜'则名”理念为基础,应韵为形、化繁为纹、取景为色,设计构成中的“点线面”为核心,提取到家书法运笔的“形”,重组恩施西兰卡普的“纹样”,提取建始地方的色彩基因,形成系列高山蔬菜包装。师生团队对设计样式及材质的丰富,提高了建始文化的延展性,企业产品也得到了很好的宣传与推广。
高山蔬菜包装设计系列产品
创新教学形式,育有“品”新农人
“这是我探索产业与教学相结合,以专业服务地方经济,以科研资源服务教学的一次尝试。”李琳已试着将产业资源、科研资源引入专业课程中,充实教学案例,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形式。
上学期,甜柿包装设计项目走进了文法学院夏婉婷的“农产品包装设计”课堂。带领学生来到柿子园,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讲解,让学生对甜柿品种、产地、产品优势、产品差异、储藏条件等情况进行了解。结合实地调研水果卖场、网络调查等形式,学生充分掌握市面产品价格、品牌、包装类型等信息,从而可以更精准地着手特定产品的包装设计。
“对于‘包装设计’这门课程,提前了解产品非常重要。”夏婉婷谈到:“能让学生实地到果园调研,由专业人员讲解,再在深入产品和市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分析,能有更精准的定位。艺术设计介入精准扶贫对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意义深远。学生能更好地学以致用,明白设计是为人、为社会服务。”
柿子园里的“农产品包装设计”课堂
展览期间,张启发院士带着实验室的老师特地来到作品展厅,肯定了将科研、产业、社会服务与教学相结合的做法,提出要加强科技与艺术人文的合作,持续“弘扬农耕文化艺术。”
“我认为今年的学士学位设计创作有几个特点,一是更加注重如何从艺术的角度关注社会;二是更加彰显科学技术融入设计的趋势。”李琳表示。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它与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相对一致,都是围绕着以人为本的宗旨。
接下来,学校文化产业服务团队将配合学校的精准扶贫工作,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发挥建始非遗资源的优势,开展特色农产品、旅游文创产品的品牌形象设计。学、研、产结合,于丰饶的大地课堂上培育新时代新时期有品格、有品位的新农人。
审核人:杨道兵 刘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