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百字谈(四)

核心提示: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大学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教育部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上,150余所高校共同发布“一流本科教育宣言”(简称“成都宣言”)。会后,我校师生围绕会议和有关讲话精神展开了热议。

学校本科教学巡视员陈长水:经过学习讲话精神,对照宝生部长要求和讲话精神,作为本科教学巡视员,我感觉我校本科教育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学生学习缺乏兴趣、课程缺乏挑战性方面,如有些学生学习并不刻苦,目的是考核过关或获得更高的GPA。陈宝生部长在讲话中提到了要提高学业挑战度,是要我们的老师重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努力把学生眼中容易通过的、基本都是高分的、没有任何挑战的“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能设置毕业关、课程关及考核关,改变一进校门就能轻松毕业的“保险箱”现象。学校学院领导、教师、学生要更新观念,开展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内涵建设,把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孙明:“以本为本”道出了大学教育的立命之本。正值学校全面建设“双一流”与迎接“双甲子”校庆之际,重新审视本科教育的重要性,真正体现了本科为本的理念。相信通过对本科教育重视程度的回归,一定会激发教师们内在的教书育人情怀,进一步彰显教书育人的使命。面对新一轮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已进入提高质量的升级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回归教师本分的基础上,抛弃世俗杂念,积极投入到教学本位中来,主动推进课程内容更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以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工学院教授晏水平:目前,高校中存在“高中狠压、大学放羊”的现象,也存在部分大学生“课堂不学、考后要分”的现象。因此,给大学生合理“增负”非常有必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一是重建大学生的学习信仰,保持学习的初心。很多学生到了大学后,就忘了刻苦读书学习的初心,出现迷茫厌学等现象。初心非常重要,兴趣是动力源泉。二是增加自主学习及平时成绩占比。大学学习,应该使学生建立起一种“想学、要学、会学”的想法,对于部分专业课程,可多采用teamwork或慕课等模式,自主学习部分和平时成绩占比应该大幅提升。三是改变期末试卷设置方面,建议考试过程中增设无标准答案试题,多设置开放式题目。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齐迎春:经过多年来对新时代年轻人的观察了解,我认为大部分大学生比较安逸,没有太大的学业挑战,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陈宝生部长提到给大学生合理“增负”,我认为课程没有挑战度是主因。对此我提出两点建议:一是需要老师们实施全过程性考核,也就是给学生平时“增负”,期末“减负”,这种做法势在必行,但这也要求我们的老师付出更多精力,过程管理更加复杂严谨。二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程教学,我学习了北大饶毅和顾红雅两位教授的慕课,收获非常大。建议教师借用国家级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展翻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学生应用网络教学资料,学习名校名师课程,实行个性化培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理学院教授江洪:高等学校通过推进“四个回归”是做好大学的本质职能、办好本科教育的根本选择。给学生合理“增负”,提高课程挑战度,是回归育人本质、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讲,教师的本科教学工作,要以“严”字当头,应该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不能怕学生评教而自降要求,要相信学生心中自有一杆公平公正的秤,学生给高标准严要求的老师差评,是很难发生的。首先,在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考核层面,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基于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增强课程难度,不将就,不敷衍。其次,加强课程质量,育才,首先是育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刻苦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有言:“教不严,师之惰”。只有严格要求,认真负责,才能培养优秀人才,对得起人民教师的称号。

信息学院教授马彬广:当“双一流建设”遇上技术飞跃和产业升级,办好本科教育理应成为重中之重。本科教育作为普及性的初、中等教育的拓展和探索性的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承上启下的高等教育,需要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学习目的,从面向应试转变为面向实际问题和知识创新。高校的职责就是要引导和保障这种转变。为此,生物信息学专业探索了本科生导师制和专业技能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强了师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在我的课堂上,为了使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几乎每讲后面都留有作业或练习,形式多样,且平时成绩占到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实行开卷,侧重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能力。这些做法响应了讲话中的“增负”“全过程考核”。

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申沛:提高大学课堂的“挑战性”,首先挑战的是教师的“学”,如果没有扎实的学识,难以增加课程的难度、拓展课程的深度。其次挑战的是教师的“艺”,如果没有下大力气提升教学的艺术,娴熟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精心组织课堂、精心设计考评方式,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难以提高课程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老师已经在行动,在学院多门课程进行实践改革。我建议,一是开展大班授课、小班讨论;二是强化全课程考核,聘请研究生助教协助;三是在考试试卷设计上,尝试多种题型组合,以主观为主的考核方式;四是借助Kahoot和“微助教”“雨课堂”APP辅助课程教学管理,将签到、随堂测试,作业,实时计入平时考核。

园艺林学学院副院长王春潮: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必须建设一流的课程。深度推进课程思政,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合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专业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将课内学习状态、课外学习深化、知识应用能力作为课程学习效果考核的重要要素。积极推进赋能管理,深化选课制、导师制、弹性学制和学分收费制改革,给学生更多选择的自由与空间,促进教学资源共享、育人过程开放、师生交流自主等;完善激励机制,给潜心投入教学的教师和认真学习实践的学生应有的价值认同,让教有尊严,学有收获,激发师生内生热情。

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赵微:以个人求学经历来看,那些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强调实践能力、有一定“挑战度”的课程普遍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有利于他们科学精神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2008年到我校工作后我开始全面负责“农田水利”课程建设,在提高课程挑战度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一方面通过编写教材完善教学体系、提高课后练习的系统性与复杂性,另一方面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强化系统规划设计能力与统筹协调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机遇,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与实践经验的匮乏。很多毕业生反馈,尽管当年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学习过程中经受各种挫折,但是“农田水利”教学确实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帮助。

广告1603班章慧茹:陈宝生部长倡议为学生合理“增负”,我认为有几个问题要探讨。首先,为什么要增负?我们的大学相对高中,相对国外来说太过轻松,试问:轻轻松松的学习可以获得扎实的知识技能?没有扎实的学识本领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其次,如何增负?这是理论和现实的要求。这要求学校从上至下,由下至上更新思想观念,教、学、管同时发力,不能单靠一方面施行政策。同学们都是有思想的个体,所以在改革中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增负的同时要给学生减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负担不能增,这样,为学生合理增负才能真正地实现。此外,给学生“增负”,也会给教师增加工作量,相当于给老师们“增负”,这个关系也要平衡。

责任编辑:孙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