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戚杰 张怡雯)12月1日上午,由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和园艺林学学院组织的“清涟”跨学科论坛——园艺学—作物学一流学科群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会在基因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来自植科院和园林院的21名青年教师作为此次交流会的代表,进行为期一天的交流报告。我校植科学院和园林学院的部分师生以及来我校参观交流的石河子大学教师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园林学院副院长匡汉晖和植科学院副院长朱龙付分别作为学院代表发言。匡汉晖表示,此次会议作为植科院和园林院两院老师交流传统的延续,旨在增进两院青年教师对彼此工作的沟通与了解,促进双方交流与合作。朱龙付则引用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一句话“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阐释了人才之间的交流对于引领学科和学院发展的重要性。
园林学院教授闻玮玮首先介绍了其研究方向,即植物遗传与代谢组学的研究。她以玉米为例,剖析玉米籽粒中各种代谢成分的遗传基础,挖掘其功能基因。植科学院教授陈伟作了以“高通量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的开发及应用”为题的报告,介绍了一体化高通量代谢组学平台的创建。他表示,可通过检测多物质的二级谱图和峰的保留时间的数据库,进而检测到多种代谢物以定义一种物质。
植科学院教授郭亮从油菜脂质组的分析工具、利用新型脂质组分析方法以及该方法在植物脂质代谢方面的应用展开,通过介绍脂质的合成途径、脂质有规律可循的结构以及其结构易于建立的特点等,展示植物脂质组分析方法及相关应用。园林学院教授张余洋同样介绍了植物内部的代谢物质,他以“番茄果实营养和风味品质的形成及调控”为题,表示其研究工作利用番茄果实VC含量随昼夜节律性变化的特点,发现除番茄自身及环境的复杂调控影响其抗坏血酸的合成外,还存在其他可通过各种机制提高VC含量的调控因子。
园林学院教授丁奇花以杨树为例,从杨树的季节性生长变化和环境因子的调控、秋天光周期如何诱导休眠芽的形成等方面分析。园林学院教授康春颖则对草莓花器官和果实发育关键基因的发展与功能进行解析。与微观研究不同,植科学院副教授杨万能以“作物表型组学最新研究进展”为题,展示利用先进光学成像技术建立水稻植株表型平台,不仅可以观察植株动态生长过程,还能检测其生理指标。目前其团队正在进行的工作是研发出能在不脱粒情况下考种的成像设备。其他年轻老师也就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前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汇报分享。
植科学院院长严建兵对各位青年教师的活跃思维感到欣慰,同时他对园林学院与植科学院能够携手共同进步表示期待。“中国现在面临着非常重要的农业转型期,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希望每位老师多多交流、各个学科之间相互合作,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审核人:郭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