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特别关注】书写“双一流”建设的奋辑之笔(4)

——园艺学与作物学学科群建设掠影

核心提示:“双一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样宏大的发展格局中,我校五个一流学科正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园艺学与作物学学科群作为学校历史悠久的一级学科,在建设过程中思路越来越清晰、行动越来越坚定,写就了一流学科建设的奋辑之笔。

蕲春县机收再生稻验收现场
蕲春县机收再生稻验收现场

收笔:如何达成“双一流”奋斗目标?

承上启下、回锋归一,收笔一气呵成。

2018年11月,“园艺概论”获评“最美慕课——首届中国大学慕课精彩100”消息传来,讲授人徐强正在美国康奈尔访学,这位年轻的“80后”博导是园艺一流学科建设的闪亮新星,连续多年在Nature Genetics(2篇)、Plant Journal、Genetics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重要论文,即使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方面他也有独特创意。

为了建设园艺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克服了很多困难,他们默默奉献,在楼栋招标投标、基本建设、管理服务、文化建设、条件改善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学院负责人和办公室工作人员为建设好学院文化,从7月25日到9月28日,基本上每天“泡”在学院,小到一个茶几材料、种花种竹,大到规划方案制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奋辑的人不止他们几人,果菜花茶二级学科,谢从华、郭文武、叶志彪、匡汉晖……整个学科都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勤奋精进工作,在他们眼中,这个学科就像“老中医”一样,历史积淀下来的都是精华,整个学科以“扎实”为遵循。

作物学老师们的奋斗一样精彩。

小麦团队组建之时,陈伟、兰彩霞、茆海亮、李强、鄢文豪等一批“80后”踊跃加盟,其实早在团队组建之前,他们就在全球各地通过召开视频会议研讨小麦发展规划,年轻力量的加入,为作物学的发展赢得了10到20年的发展空间。而在作物信息学研究中心成立之初,工学院杨万能就主动请缨,为中心表型组成立精心组织谋划,如今工科和农科交叉发展、研究手段创新成为重要增长点。

不单是普通教授,骨干教授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的自觉和担当也让人动容。傅廷栋老师年过八旬,但是在多功能油菜事业上孜孜不倦,他远赴西北、东北、华北、华南等地播撒科学种子,在婺源,当地人留他多住几日,“油菜花多开一天,我们就多收入一个亿”;张献龙老师在棉花研究上不但有基础研究上的突破,更有直播机械化应用,他说,在自己退休之前,要为产业出更多好成果;彭少兵老师在再生稻研究上,连续8年增产增收,一、二季产量超过1000公斤,如今再生稻在湖北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玉米、小麦研究和应用也有新突破,一批国审、省审品种问世,湖北本土的高面筋小麦品种正走上老百姓餐桌。

奋斗之后,终有收获。数据显示,至“双一流”建设启动到2018年底,园艺作物学科群标签人才新增14人,自然基金创新研究省级群体新增3个,发表SCI/SSCI论文843多篇,IF >5.0的论文173篇,获批科研项目基金项目数132个,教师赴国外交流266人次,举办国际会议17场……

数据是枯燥的,却也是灵动的,它们表明,园艺作物学科群的发展势头正好、风鹏正举。

本文作者系党委宣传部记者 川竹 审核人 朱正宁 张宏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