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评价:跨越发展成就彰显
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从学科评估来看,2017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我校7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5个学科为B+,其中,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等3个学科为A+,生物学为A,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林经济管理等3个学科为A-;风景园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水产、公共管理等5个学科为B+。A类学科综合比较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
2016年8月,学科评估动员会
2018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来校考察“双一流”建设
从ESI学科领域数据来看,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成绩非常明显。新增6个ESI前1%、2个ESI前1‰学科。2015年3月、5月,学校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相继进入ESI前1%;2016年3月、11月分别新增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2017年5月,新增环境科学/生态学,9月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ESI前1‰;2019年1月新增工程学进入ESI前1%,3月农业科学进入ESI前1‰。
从世界大学与学科排名看,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学校坚持以优势特色学科引领带动学科整体水平提升,近年在国际四大主流权威大学排行榜稳中有进,中国上海软科(ARWU)2018年世界大学列 401-500位,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HE)2018、2019年世界大学列 601-800位,美国新闻周刊世界大学(USNews)2018年 735位上升到2019年723位 ,英国QS亚洲大学2018年301-350位上升到2019年248位 ;在2018中国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中,我校农学、兽医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药学等7个学科榜上有名。
学科的发展,使得研究型大学基本形成:学校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批研究型学院基本建成;全校各学院均获得了省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奖,均设立了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学位点,都有学科建设任务;更多公共基础课教师和更多本科生直接开展科学研究,学生深造率、研究生占全日制学生人数的比率显著提高;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文化体系基本形成。
学校学科的发展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相得益彰。
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生物学学科张启发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王石平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畜牧学学科赵书红教授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兽医学学科陈焕春教授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金梅林教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袁宗辉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作物学学科傅廷栋教授、张献龙教授等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张献龙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园艺学学科邓秀新教授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奖;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张俊飚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生物学学科殷平教授、园艺学学科徐强教授等还在Nature主刊及Nature Genetics等杂志上发表高质量文章。
2018年4月27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等一行来学校调研指导“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杜占元对学校学科建设工作给予肯定,他希望学校继续立足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学科建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站在新甲子、新征程,“优势特色学科一流”建设正汲取历史的力量、朝着美好的未来,大步向前迈进!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审核人:冯永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