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 在第十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学校当前所处的办学方位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此,发展规划处专门撰文简析“建成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南湖新闻网予以全文刊发,以回应广大师生员工的关切。
学校2003 年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其中第三步“全面提升,实现目标”中提出:“ 到2018年,以农业科学为主的多学科性教学科研型大学向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转变,形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学校2013年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5年“要建成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
在谋划新甲子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之际,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界对研究型大学的标准,对研究型大学和特色鲜明两个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我们认为,学校已胜利实现了“建成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既定战略目标。
一、研究型大学的内涵与特征
什么是研究型大学?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工作组(2001)认为,研究型大学具有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优秀研究成果,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对本科生的录取有很强的选择性或竞争性等特征。整体而言, 研究型大学“关注新知识的增长,关注不同学科领域的新突破, 并将重要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危机与出路》)。
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2002)认为, 研究型大学应具有四个特征:一是研究型大学会对大学工作如大学的使命和组织框架等进行不断反思并改进;二是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三是学术自由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极其重要;四是研究型大学具有明确定位 ,拥有能实现长远目标的管理和治理结构等。
王战军(2003)、傅凰(2008)等人认为,研究型大学就是将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从事知识的传播和创造,拥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产生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运用于生产实际,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从大学教育任务角度对大学进行分类:从2005年开始,将4000余所美国高校分为博士学位授予学校、硕士学位授予学校等6-7个大类,博士学位授予学校中又分为三类:极高度研究型大学R1(Very high research activity)、高度研究型大学R2( High research activity)和适度研究型大学D/P(Doctoral/Professional Universities)。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在不同学科领域授予 20 个及以上研究型博士学位、年度科研经费不少于500万美元等。2015年卡内基大学分类版本中,美国有极高度研究型大学115所,详见http://carnegieclassifications.iu.edu/。
刘少雪等(2005)将研究型大学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研究型大学定量标准主要有:授予博士学位与学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0.09,获得政府资助研究经费数量居于全国高校前50名,每年师均发表SCI和SSCI论文不少于0.7篇等。王战军等(2008)以国内最早设置研究生院的29所高校为样本,设计的中国研究型大学指标体系包括定性定量指标,共有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学术声誉等5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其中两项为定性指标,其余为定量指标)。只要有10项二级指标达到或超过门槛值,就可视为具备了研究型大学的特征。
二、对华中农业大学当下的定性定量分析
依据以上对研究型大学的定义、特征及相关定性定量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以得出,华中农业大学当下已成为研究型大学。
从定性上看,2017年学校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5个学科覆盖了3个学科门类;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2109年3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学校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2个学科ESI全球前1‰;一批研究型学院基本建成;全校各学院均获得了省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奖,均设立了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学位点,都有学科建设任务;更多公共基础课教师和更多本科生直接开展科学研究,“十二五”期间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占全校SCI论文总数的77.65%,学生深造率、研究生占全日制学生人数的比率显著提高;同时,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文化体系已基本形成。
从定量上来看,学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学术声誉等各项指标绝大多数达到或超过了王战军等提出的研究型大学的门槛值。其中,2018年度授予博士学位与学士学位的比例为0.094(2018年学校共授予375人博士学位,3971人普通本科教育学士学位),师均科研经费超过了60万元、师均发表SCI和SSCI论文超过0.9篇,获得政府资助研究经费数量稳居全国高校前50名,也完全符合卡内基大学分类中极高度研究型大学R1和刘少雪等人提出的Ⅰ型研究型大学的定量标准。
三、在农科和生命科学领域中特色彰显
在大学章程里,“学校以农科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准确描述了有关“特色鲜明”的定语。“农科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既体现了学校对办学传统的承袭,又反应了学校回应社会时代变迁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变化、科技前沿发展的不断创新求变的努力。
学校办学始于农科。相当长的时间里,学校是单一的农科院校,在向多科性大学演化过程中,农业科学一直是学校的主干学科,培养了10多位两院院士,新中国第一个农学博士、第一个果树学博士,涌现了以“六个一”为代表的标志性科技成果。当前,农科优势进一步强化: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5个学科中,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3个一级学科是农学门类。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作物学、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纯农或近农学科获评A类。ESI农学门类下的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两个学科均进入全球前1‰行列。1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中,有7个属于农学门类,另有1个兽医专业博士点。2017年授予农学博士学位数超过全校的一半以上。
农科的强大优势还体现在对理、工、管、文、法等学科全面渗透和交叉融合。在人文社会科学、理科和工科等领域,那些较好将学科主流研究范式和学校农科优势结合起来的学科领域,显现出更好的发展态势,如:农林经济管理进入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工程学等2个学科进入了ESI全球前1%。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学校坚持实施优先发展生命科学战略,生命科学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年,生物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是全国16所(含自定高校1所)生物学入选一流建设学科的高校之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生物学获评A,位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之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并列第4-8位区间。生命科学门类中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4个学科均进入ESI全球前1%,实现该门类学科全覆盖。
在发展生命科学过程中,学校创造性地提出用现代生物科技提升改造传统农科,实现生物学与农科互促共进,对学校产生了深远而广泛影响,其成功经验被广泛推广应用。当前,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方法和平台已成为传统农科的坚实基础,相互广泛交叉融合产生了具有全球声誉的科研成果,培养了大量拔尖创新人才。
审核人 冯永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