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何颖娇 吕轶欣)4月1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汪景琇做客狮子山讲坛,畅谈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讲座伊始,与平常的物理天文演讲不同,汪景琇从屈原所著《东君》中的“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两句入手,旁征博引,用生动而不失严谨的语言,结合多媒体影像,介绍了太阳的概况、太阳与人类家园、中国学者的贡献与责任等,特别介绍了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谈起太阳,汪景琇把它称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结合丰富的图片,汪景琇分别介绍了太阳风暴、空间天气、地球磁层保护等平时难以接触的概念。为了更直观的展现太阳活动的瑰丽神秘,汪景琇展示了罕见的世界各大天文台观测实录。“对太阳活动及其传播过程的研究,对人类生存的空间环境和技术系统有重要的影响。”汪景琇介绍,以太阳风暴为例,剧烈的太阳风暴会引起地球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等地球空间环境强烈扰动,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卫星、飞船等外太空飞行器和宇航员的安全,地面的无线通信、导航和电网、输油管道安全都会受到影响。“理解和预报太阳风暴及其影响,是高技术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汪景琇说。
黑体的快速旋转、磁场的快速变化,从日核到日冕,这其中主导的物理学规律,就是复杂系统中的辐射磁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学,汪景琇利用各样的视频和图表资料,直观清楚地展示了太阳活动与太阳活动周的模拟动画,并形象地将太阳活动的图像比作“蝴蝶”,让深奥的物理现象更生动有趣。他说:“每个人都很渺小,与日珥相比地球也很渺小。”他还将农业活动与太阳活动周联系起来,如水稻的生长周期和极端天气的变化,再次强调了太阳活动周与人类活动的联系。
从明洪熙皇帝朱高炽,到开创现代太阳黑子观测与研究的高平子,我国的科学家对于太阳的探索从没有停止,那些在全球都名列前茅的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和国际空间环境服务中国区域警报中心,都体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中国的学者们目前正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机遇。”汪景琇说,“天文学是观测发现驱动的科学,真实、神秘而又深刻。”他还介绍了我国天文学领域的发展目标和期盼。
在最后的观众提问环节,农经1702班的曹珮问到:“太阳黑子会对我们人类有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有时候可以肉眼观测到黑子的存在?”汪景琇解释道:“黑子代表了太阳活动的基本形式,它导致强烈的太阳风暴。而能肉眼观测到说明太阳活动很强。”他最后补充道,希望大家能够抛开那些对物理的偏见,提升对于天文学的兴趣,拓宽知识面。
嘉宾简介:汪景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深讲席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英文版)主编。先后赴加州理工学院访问合作、任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天文学兼职教授、伦敦大学学院空间和气候物理系荣誉教授。因在太阳磁场结构和演化、太阳活动机理研究中的贡献,获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2年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