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第四届渔文化节:寓教“渔”乐,“从游”逐梦

核心提示: 11月23日上午,由水产学院主办、学校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指导的第四届渔文化节在我校未来之窗举行。

体验组集体创作(学通社记者 张小雨 摄)

体验组集体创作(学通社记者 张小雨 摄)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林为洋 田宇男)11月23日上午,由水产学院主办、学校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指导的第四届渔文化节在我校未来之窗举行。本次活动共包含水族造景体验、渔文化文创作品展示、水族专业趣味游戏、全鱼宴品鉴四个项目。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届渔文化节取消了开幕式,在简化活动流程的同时让参与者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和体验活动。

水族造景体验比赛分为专业组及体验组,各设14组。同时,为让观摩群众也能切身体会到水族造景的乐趣,比赛另设了2组非比赛组。选手们自由拟定主题,遴选石头、沉木、水草等现成的造景材料,清洗沙子、石头,发挥创造性,搭建属于自己的“水下庭院”,妙趣横生。

下午,大赛进行了作品的展出与展评。各作品风格各异,主题极具特色,吸引了观赏者的目光。来自水产学院渔业发展专业的研究生王富康及其团队将中国文化融入作品《寂静的生机》之中,寄情山水,山水为画,画亦为诗。作品用白石铺出一条小溪,以牛毛毡、温蒂椒草、插柱花等水族植物为点缀,构建出一幅远离喧嚣、曲径通幽、倔强生长的诗意山水画。该作品以木化石为主要材料,又星星点点地插入了几处水草,营造出于苦难之中生命闷声绽放的景象。

而水产学院水族科学与技术1702班王瑞琪团队的作品《诞生之地》则以原始森林为主题,以盘踞在青龙石的杜鹃根为主体,散发出沉稳厚重的长者气息。作品在四周蔓延出簇簇绿植,重现了森林起始的根源景象,体现了生命起源的奇妙瑰丽。

下油、入锅、翻炒,行云流水的动作之下,香气开始弥漫于空气之中,以鱼为烹饪对象的菜肴诞生于选手之手。松鼠桂鱼、酸菜鱼、红烧鱼……一道道耳熟能详的菜肴,令人垂涎三尺。菜品在加工制作之后,送至活动现场进行展示及评鉴。水产1803的吴璐瑶参与了菜品“百香果煮鱼”的制作。她介绍道:“这道菜是云南的特色菜,具有傣族风味。由百香果、香菜、小米椒煮成的汤,味道很特别。”谈及餐品制作过程,参与松鼠桂鱼制作的水产学院研究生王鸿恺说到:“我们做这道菜大概花了两个多小时。由于厨具限制,做起来稍微有一点困难。但很高兴这道菜广受好评,甚至有一个小妹妹把整个鱼尾巴拎走了。”

除此之外,在激烈地进行准备的水族造景大赛“主战场”之外,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水族景观展览处”“‘蓝色精灵’江豚志愿者保护团队”等宣传活动点,放置了介绍内容为“渔史”“渔物”“渔情”的水族知识科普展板。同时,还设置了一片文创区,以展出在“百川粼粼”渔文化文创作品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摄影、绘画及其他文创作品。此外,还有趣味游戏“纸网捞鱼”的活动点,吸引了众多观众。

本次水族造景比赛共设置了专业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体验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三名。本次大赛的评委、水产学院教师王春芳在观看完选手们的作品后,感慨道:“此次活动吸引了很多不同专业、不同身份的人前来观赏参与,对水族造景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而谈及本次活动对同学们的意义,王老师说:“此次活动有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参与,有许多新创意、好点子值得关注。本次活动又寓教于赛,培养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希望他们以后有机会走向更高处。”

审核人:沈继斌

责任编辑:谢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