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青春 > 社团快报 > 正文

校青年联合会组织开展“助春耕”义务劳动

核心提示:4月17日,在校青年联合会的组织倡议下,我校30名教职工主动报名参加“助春耕”义务劳动,帮助清理校内小麦试验田的杂草。老师们走进田间地头,在劳动生产中放松身心,捕捉灵感,感悟生活之美。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严文高)“老师们,校内试验区小麦正值灌浆季节,但麦田杂草较多、田垄需要清理,现面向全体教职工招募志愿者开展‘助春耕’义务劳动,请有意向参加的老师自愿报名!”4月16日,由校青年联合会主席殷平老师发起倡议的“助春耕”义务劳动招募通知在校内青年教职工群里发布。不到一小时,30个报名名额便满员。

田间劳作:亲历劳动滋味

4月17日, 30名教职工志愿者分为上午和下午两组,殷平老师一大早带着儿子来到种子挂藏室,年近6旬的杨国正老师则是下午组来的最早的。核对信息,测量体温,发放遮阳帽、橡胶手套……工作人员认真开展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在确认做好防护后,志愿者们出发前往目的地——“三田”小麦试验区。

试验区种植的小麦是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同学们“三田”实践课程的宝贵材料,现在正处于灌浆这一关键生育期。受疫情影响,同学们无法按期返校,麦田间杂草丛生。到达现场后,老师们彼此之间留足3-5米防疫安全距离后,便一头扎进麦田开始清理工作。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平时大多待在实验室里,到作物生产第一线的经历少,这次田间实践让我们亲身体验劳动生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感触,激发了新的研究灵感。”殷平老师直言田间劳作的感受。

“麦田田埂较深,麦子长得又高,要清理干净杂草就得弯腰蹲下,虽然被两旁麦穗上的麦芒扎得生疼,但看着杂草被清理干净,心里感觉很满足。”植科学院戴成老师感慨道。经过一天的劳动,近4亩麦田的杂草被清理干净,清理出的杂草被集中转运到路边准备沤制绿肥,发酵腐熟后还田。

科学生产:感悟劳动之美

“由于部分区块播种密度过大,小麦出现倒伏现象,但即便麦秆倒下了,地上的小麦仍然麦穗高扬,极力吸取养分,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正在一旁为同学们直播“三田”实践课堂的陈国兴老师这样介绍。

“叉子的形状类似羊角,可以很好地拢住团在一起的杂草。传统劳动工具减轻了农务负担,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转运杂草的过程中,一柄“羊角叉”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劳动中,他们还围绕小麦锈病治理、田间灌溉系统和作物收割等话题展开讨论。“麦田杂草清除和田埂清理的劳动强度并不大,但能够为保护老师、同学们的科研实践材料做一些工作,我们也收获满满,希望能再次参加类似的实践活动。”植科学院青年老师熊栋梁如是说。

协作共进:体验劳动乐趣

“部分老师负责在田埂里清理杂草,另外的老师负责把清理出来的杂草转运到路边,大家分工协作,配合默契。”参与组织工作的校团委副书记吕瑞凯介绍说。看到微信群里同事们上传的照片后,杨国正老师开玩笑说:“老师们别太拼了,给我们下午来劳动的老师多留点儿地!”

“老师们一边劳动一边交流生活与工作,心情放松愉悦,笑声不断,近三个小时的劳动时间感觉过得很快!”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恺老师认为,在快节奏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下,集体劳作的体验非常难得。

“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小麦的种植知识,认识了猪殃殃、婆婆纳、大巢菜等杂草,同时也在劳动中锻炼了坚韧和吃苦的品质。”带领孩子一同参与劳动的动科动医学院王艳老师谈道。

据悉,围绕助力春耕生产的主题,校青年联合会还将就近就便组织棉田认领、玉米种植等系列活动。

审核人:刘立军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周小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