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第二十八期“清涟”跨学科论坛举行

核心提示:11月1日上午,由我校青年联合会主办的第28期“清涟”跨学科论坛在第三综合楼A705举行,来自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园艺林学学院、工学院的7位学者聚焦“智慧农业之智能装备与智能生产”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讨论。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岑志南 刘慧琪)11月1日上午,由我校青年联合会主办的第28期“清涟”跨学科论坛在第三综合楼A705举行,来自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园艺林学学院、工学院的7位学者聚焦“智慧农业之智能装备与智能生产”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讨论。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黄求应教授以“人工智能虫情测报系统研究和开发”为题作了报告。黄求应教授从市场现况出发,以托普云智能虫情测报灯和佳多虫情图像自动信息采集测报灯为例讲解市场上不同设备的运作模式及其缺点,由点及面地总结了目前市场上设备存在的时效性低、费工费时、能耗大等问题。为弥补现有设备的不足,黄求应教授设计了从高速摄像头到微处理器、云服务器,最后传输至客户端的方案流程。

园艺林学学院马兆成副教授作了题为“新冠疫情后的健康思考与康养园艺之道”的报告。他立足于全球新冠疫情的大背景,对比中西医特质,提出园艺学科交叉探索与学科新增长需从世界医学历史与中华文化土壤中探寻。

工学院黄小毛副教授以“农机作业路径智能规划与应用”为题作了报告。他从问题的由来及提出入手,解释了田间作业及农机作业规划目标,设想了农机作业路径智能规划与应用的前景。报告中,黄小毛副教授以哈珀亚当斯大学与江苏大学等多所高校无人农场的现状为例,分析了“无人农场”背后的具体关键技术。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熊栋梁教授带来了以“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技术”为题的报告。熊栋梁教授从植物生理生态现存问题着手,与大家探讨了植物本身营养问题与植物微环境的动态监测。在报告中,他通过讲述该领域已知技术与难关,指出了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技术的未来方向。

园艺林学学院黄远副教授以“智慧设施园艺开展交叉合作研究的思考”为主题进行报告。黄远副教授从“设施栽培是园艺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及“园艺设计是发展智慧农业的良好载体”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了智慧设施园艺的优越性。同时,他提出设施园艺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三高”特点。

工学院讲师杨林带来了以“作物数字孪生驱动的室内农业环境调控物联网系统”为主题的报告。他认为,新冠时期的蔬菜供应问题可以由利用环境调控系统达到作物的工厂化生产来解决。他解释道,高密度人口城市的蔬菜供应问题是作物生产环境调控系统产生的背景,而数字孪生是其中连接数字模型和物理模型的纽带。基于背景和纽带提出的作物生产孪生,则能够在非理想环境下分析生产数据,得到预测因子和调控因子,并建立公共数字孪生库,为作物生产工厂化提供可能。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吴洪洪教授作了“作物纳米生物学与胁迫早期诊断”的主题报告。环境会持续影响作物生产,遗传育种持续周期性长,市场品种投放少。纳米载体技术作为“未来农业的底层驱动技术”,具有靶向性、缓释和控释、非模式化作物遗传转化的特点。吴洪洪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了“胁迫早期诊断”的前期实验与研究方向,即降低检测识别值阈,提高检测的精确度、敏感度,促进该技术的更广泛应用。

论坛结束后,七位学者就报告内容及最新研究成果与在场师生进行交流。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朱龙付教授表示,本次论坛围绕“大农业、大生态、大健康”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中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教师相聚交流,共同讨论了交叉学科领域学术科研。这样的思想的碰撞交流让活动充满意义,也加深了广大师生对于智慧农业的认识。

审核人:李林

责任编辑:徐行 汤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