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2021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狮子山广场隆重举行。盛大庄严的毕业仪式、气势恢宏的狮山号角、依依不舍的拥抱和泪水……汇成了2021年毕业季最为生动的一幕幕。
为了这一天,多少颗澎湃激荡的心,在不同的岗位上,为这场盛典马不停蹄地忙碌着。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出现在哪里”
6月22日凌晨1点,学生综合事务大楼二楼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二十多位研究生志愿者们,正争分夺秒地准备着学校赠予2021届毕业生的礼物——狮山号角。
深夜,研究生志愿者在为狮山号角粘贴校徽(张永基 供图)
研究生志愿者们一起准备毕业礼物(焦岩岩 供图)
从6月8起,志愿者们就开始了近7500个狮山号角的订购工作。收货完成后,为了给狮山号角打上华农的“烙印”,志愿者们需要一一给号角贴上校徽标签并装袋。“贴标、装袋等工作虽然不难,但是数量庞大,大伙每天都忙活到深夜,尽管很辛苦,但想到毕业生们将收到富有寓意的狮山号角的画面时,我们就又有了动力。”志愿者郑欣仪说。
事实上,除了毕业礼物准备,志愿者们的工作还覆盖毕业典礼现场布置方案的策划,防疫物资及学位服等的准备,现场物资搬运、秩序引导及毕业典礼结束后物品归还等。志愿者李孟成笑谈:“这些天,我们的‘战地’不断转移,工作一项接一项,除了做好分内工作,我们也随时待命,哪里需要,我们就出现在哪里。”
6月26日凌晨五点,志愿者们将毕业礼物运送到狮子山广场(焦岩岩 供图)
研究生志愿者们在往狮子山广场搬送物资 (焦岩岩 供图)
曾经作为本禹志愿服务队支教志愿者的冯徳玺这次也加入到了毕业典礼筹备工作中。在准备毕业生纪念品的过程时,他的手指被磨出了水泡,为了不影响后续工作,冯徳玺索性将水泡挑破,贴上创口贴继续奋战。他说:“作为一名志愿者,无论在哪里,都要尽己所能地为大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对志愿者龚卓而言,感触最深的,是6月26日凌晨5点与后保部工作人员一起摆放狮山号角的场景。龚卓说:“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幕后工作的繁琐与辛苦,由此联想到了学校的后勤保障人员们,在我们看似平凡的校园生活中,都有他们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付出,看到典礼圆满结束后他们依然忙碌的身影,我也由衷地被这些的平凡的工作者们感动着。”
在参与人数众多的毕业典礼现场,最怕的是突发状况。6月26日上午9点55分,志愿者们突然得知经济管理学院方阵和教师、管理与服务人员方阵出现了凳子不足的情况,所有志愿者迅速出动,他们火速将预先准备好的两百余个凳子搬运至会场并摆放完毕,确保了到会人员的落座和典礼的正常开展。
“狮子山广场,是我们争分夺秒的战场”
凳子摆放是毕业典礼现场布置中最重要也是任务最重的环节之一。今年毕业典礼现场,因为增设了2020届毕业生专区和管理服务人员坐席,座位数累计近7000个。在保障座位间隙的情况下,如何将近7000张方凳更好地摆放在狮子山广场,成了会场布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做了十多套方案。”研究生院李洪亮老师说:“原有的靠背椅肯定无法使用了,经过商议,学校决定采购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的方形凳子,而为了保障座席既方便临时调整又整体美观,经过反复计算和讨论,最终选定了毕业典礼现场所呈现的方案。”
6月24日下午3点,骄阳似火,狮子山广场上,气温高达近40度。正是在这里,60位身着红绿马甲的后保部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布置着毕业典礼现场。卸载、摆放、初调……他们一刻不停地忙碌着,豆大的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滚落,他们的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浸透。
好不容易坚持到晚上,可广场上蚊虫也渐渐多起来,微弱的灯光下,工作人员们手举电筒,为了当近7000张凳子算初步摆放就位时,已是深夜11点多。彼时,大家的胳膊、腿上早已被蚊子咬肿了。第二天天刚亮,他们又匆匆赶到狮子山广场,开始了逐排逐列的“精调”。
深夜,后保部工作人员在手机手电筒下调整凳子位置(刘凡 供图)
烈日之下,后保部工作人员在精准调整凳子位置(记者 彭雨格 摄)
后保部工作人员在清理现场垃圾(记者 彭雨格 摄)
后保部工作人员一起搬运桌子架摄像机(记者彭雨格 摄)
摆放整齐的凳子(学通社记者 谢焱 摄)
忙完这些,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等待着大家——”狮山号角“和矿泉水的摆放。考虑到用水安全和天气的不确定性,这项工作被安排在了毕业典礼当天进行。为了赶在清晨六点半前完工,6月26日凌晨4:00,工作人员陆续就位,大家举着手电筒,挨个将6600余份狮山号角和矿泉水摆放在相应位置。
6月26日清晨6点,狮子山广场初步准备就绪(焦岩岩 供图)
6月26日上午近11点,毕业典礼圆满结束,就在毕业生们陆续离场时,他们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狮子山广场,收凳子、装袋、搬运、保洁……
毕业典礼结束后,后保部工作人员开始收拾凳子 (记者 匡敏 摄)
对负责毕业典礼现场布置工作的张涛而言,布置工作虽然辛苦,却是件无比幸福的事。今年,是他负责此项工作的第10个年头,他说:“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们从这里启程,奔赴美好的未来,作为学校的教职工,内心充满了不舍,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给同学们留下更多关于母校美好的回忆。”
“参与其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学校深沉的爱”
6月26日清晨,狮山中轴线上,万千青年学子踏红毯陆续走来,而张挂在红毯两侧的“青春映像”,成了不少同学合影留念的“打卡”之地。
志愿者们在张挂“青春映像”(学通社记者 谢焱 摄)
“青春映像”是近年来毕业典礼的传统项目,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在照片征集时,重点征集了记录同学们大一和大四两个阶段大学生活的光影,旨在通过照片中同学们的变化,展现大家在大学四年的成长与蜕变。
照片要求的变化给此项工作的筹备带来了一定挑战。征集通知发布后,虽然同学们提交照片的积极性很高,但经过一番筛选后,负责此项工作的郭瀚泽同学发现,符合要求的照片数量与计划的2000多张还有较大差距,他不得不再次面向学院征集。而此时,离毕业典礼举办已经不到4天。
考虑到毕业生们正在为毕业答辩等工作忙碌,为了提高效率,经济管理学院志愿者穆庚辰开始“主动出击”,他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图库里进行了一番仔细的搜索,再对着搜集到的照片联系图片中对应的毕业生们,以征求大家的投稿意愿。穆庚辰说:“看到我给他们找到的照片时,学长学姐们都特别感动,这些照片对他们而言也特别珍贵。毕业典礼当日,看着大家纷纷前往自己的照片前合影留念,觉得这项工作温暖而富有诗意。”
6月25日下午,随着整体装点工作的完成,郭瀚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着与“青春映像”前络绎不绝的毕业生们,郭瀚泽感叹说:“看过了几千张照片,心中百感交集。在感叹学长学姐们四年成长蜕变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学校为人才培养所做出的努力,这些努力,已然深深地印刻在了每一个华农学子身上。”
幕后主持工作组成员在工作中(记者 匡敏 摄)
6月26日7:30,毕业典礼直播正式开始,直播间里,传来温暖而悦耳的画外音,声音来自资源与环境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博涵。尽管有过许多次主持经历,但主持毕业典礼直播,她还是头一次。早在毕业典礼开始前一周,李博涵便开始了主持词的准备。“主持词改过很多遍,希望用自己的声音让世界感受到华农这所学校的温度。”李博涵说,“在准备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设置2020届毕业生专区,还是用心为筹备毕业盛典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校对学子们深沉的爱,也让我这个大三学子对学校有了更深的依恋。”
6月26日仪典现场,穿梭在人群中的,还有一位位学生记者。对他们而言,在大型活动现场,新闻记者的战斗,就是记录下每个精彩绝伦的历史细节。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报道任务,他们紧绷神经,不时按下快门,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精彩瞬间。作为本次活动的摄影记者,刘博文特地采购了一个摄像专用的扶梯。这次拍摄的过程,也让他格外感动。他说:“置身于几千名毕业生中,当全场吹响狮山号角时,不由得被现场的共鸣和回响震撼到,这种温暖而恢弘的画面,一定会永久地定格在每个学子心间。”
忙碌于这场盛典背后的,不止他们。
学院路上负责交通管制的执勤人员(匡敏 摄)
工作人员在修整广场地面(学通社记者 谢焱 摄)
工作人员在为台阶铺上地毯(学通社记者 谢焱 摄)
典礼现场执勤人员汗流浃背(学通社记者 汤景颢 摄)
毕业典礼直播导播团队在做开播前的最后调试(匡敏 摄)
他们或许是学院路上忙于交通管制的安保人员,也或许是驻守在逸夫楼B座大厅里的医护人员,又或许是驻守在某个不起眼的地方负责网络信号保障的工作人员……
也许,他们不是这场毕业仪式的主角,但他们,却汇成了这场凝聚了狮山大爱毕业仪式的生动注脚。
(本文作者系南湖新闻网记者 匡敏 审核 吴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