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雨露吧?欢迎你们呀!”“去年没来,孩子们都盼着呢!”村民们不禁从家门口探出头,热情迎接队员们。
7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雨露·中国”公益社广西支教队的19名支教队员跋涉一千两百多公里,抵达陆川和平一福希望小学。从2015年以来,这是雨露广西支教队第六年来到和平村举办乡村夏令营。
和平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沙坡镇中西部,全村共有农户984户,村级小学1所。此次参加“七彩假期”暑期夏令营的学生中有许多为留守儿童。我校大学生支教队员课堂上创新模式,以乡村夏令营为主线,贯穿主题课程和素质课程;课堂外实地走访,切实了解学生情况、当地教育情况,助力乡村振兴。
三年级的英语课堂(通讯员 吴涵 摄)
主题课程,树立理想
什么是主题课程?如何上好主题课程?广西队的支教队员们在暑假开始之前便做好策划,决定以职业规划和自我认知为主线,各年级按照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
负责四年级教学的支教队员们围绕自身经历,讲述成长故事。“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挑战自我的过程。”国贸1901班孙旭岩分享了自己从安静听讲到主动发言的故事,鼓励班上的同学们勇敢表达,展现自我。土规1902班黄朝仕则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选择的重要性。从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转变为努力学习的乖孩子,他说道,“正因为我选择了努力学习,我才能最终考上大学,走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路。
”
孙旭岩为四年级同学介绍职业规划(学通社记者 郑圣诺 摄)
六年级主题课程围绕“心浮蓝天,路在脚下”展开职业启蒙教育,通过分组进行剧本模拟体验不同职业。19级张之洞班李天欢首先展示了系统和有趣的图片,讲述不同职业的重要性。随后,班级分小组进行20min彩排,自导自演与职业相关的情景剧。各小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幽默、优势与职业情景相结合,展现了各个职业的多层次所在,传达平等的职业观。“我认识了许多未曾听闻的职业,也知道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未来的路有很多。”六年级学生林思在她的演讲中写道。
雨露广西队队长黄周期待道:“我们希望通过主题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树立全新的价值观念。”
师生齐拔河(学通社记者 郑圣诺 摄)
三年级同学们操作天平(通讯员 吴涵 摄)
素质课程,开拓视野
十八天的乡村夏令营以“追梦”为核心线索,将英美文化、世界地理、趣味科学实验等特色课程引入课堂,带领孩子们体验不一样的课堂风格。
以光、气候为线索,以好奇、求知为基石,林学1902班吴涵将科学实验、天文地理带入课堂。在一个个旋转的地球仪中,孩子们跟随老师一路从赤道“走南闯北”。在赤道看热带雨林,在南北两极看极光耀目,目光流连,神思游于山外。在一地暖阳中感受光能驱动的魅力,从三球仪的绕转腾挪了解日月掩蔽,行星穿空,繁星烁目,银河淌水。在色彩频换的ph试液中体会酸碱奥秘,在晶莹剔透的仪器中窥探化学的奥妙。气体的收集、液体的度量、固体的称取,孩子们自己动手初涉实验魅力。一堂堂的天文地理科学,让孩子们沉浸自然遨游宇宙。
笑容与希望(通讯员 吴涵 摄)
一幅画、一首歌、一篇词,工商1901班梁琦杰将美术课、音乐课、语文课融为一体,把《送别》上得别开生面。一座长亭伫立,一条古道蜿蜒,芳草碧绿,与天相接。孩子们在跟随老师画画的过程中,也逐渐体会到词的内涵。随着旋律,放声歌唱,更是将送别情领悟在心。“我学会了如何唱歌,还记住了这首诗歌!放学之后我要唱给爸爸妈妈听!”四年级学生林玉怡兴奋地说。
7月16日至8月3日,雨露广西支教队已在玉林市陆川县和平村度过19个日夜,完成了18天的教学,陪伴着和平小学的一百五十多位孩子,讲授过近一百节课程。知识科普、爱国教育、心理与生理健康、美术绘画、素质拓展,不同的素质课程,带领孩子们感受精彩的世界。四年级学生杨东如认为自己在夏令营中体验了许多平时没有机会接触的课程,开拓了视野,“夏令营给我带来了知识,让我看见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课间笑容(通讯员 吴涵 摄)
实地走访,深入实际
谭板坡至和平小学村路段长415米。走在村间的水泥路上,随处可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纪念牌。
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教育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如何因地制宜,如何让乡村夏令营助力乡村教育,也是支教队员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实地走访、课后家访,支教队员们了解到孩子们的不同情况,并针对性寻求解决方案。
六年级的学生吕宗林性格开朗、成绩优秀,在班中表现出色。通过家访了解到,宗林与外婆、奶奶同住,妈妈在县城打工、爸爸远在广东。家里对于宗林的期待很高,对于教育也十分支持。支教队员们侧重给予宗林更多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帮助他均衡各科学习、提高综合实力。
童稚相簇(通讯员 吴涵 摄)
在学校里,五年级的学生钟广清是一个执拗、好强的女生,与他人的交流有些生硬。食工1907班闻秋迪在送她回家的路上,尝试与她进行日常交流,耐心陪伴和倾听。最终,钟广清打开心扉,提到自己因奶奶去世而伤心难过,想要伪装得坚强。她的眼睛红红的。“虽然她的表达方式有些生硬,但我能感受到她的真心与真情,而如何让她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也是我应该关注的。”闻秋迪说。
“我们对七个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与家长的聊心沟通,收获颇丰,更加坚定了自己通过传授知识给他们带来改变的决心和激情。” 19级张之洞班李天欢说道,“也通过走访,了解到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更好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建立联系。”
尽管相处时间不过二十天,支教队员们已经和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课程丰富、活动精彩的乡村夏令营,让他们看到大山外面的世界。对于支教队员们来说,这是一次不悔的经历,是大学生回馈社会、助力乡村教育的有益尝试。
师生不舍,雨润中国(通讯员 吴涵 摄)
“老师,我给你一根棒棒糖,你要记住我。”“老师,你们能多留几天吗?”“老师,我要努力学习,以后去武汉找你!”孩子们的话在支教老师们耳边一遍一遍回响。
“你们明年还来吗?来时莫徘徊。”四年级学生蓝观明在一张小纸条上写着。
雨露明年还会来。
(本文作者系学通社记者 郑圣诺 审核人 武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