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各高校扎实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研究宣传阐释,汲取思想伟力,把握内涵精髓,用好课堂“主渠道”,发挥教学“主引擎”,建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大力推动“七一”重要讲话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加强课程设计,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力气。各高校集聚学科优势和师资力量,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广泛组织领学导学和集体备课,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核心内容全面反映、深度融入到相关教学章节中,修订完善教案,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示范引领效应,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邀请“马工程”学者、教指委委员等深入指导,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有机融入各门课程、各专题教育教学。中国农业大学与人民网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共同主办虚拟教研室集体备课会,围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主题,开展线上集体备课。重庆大学依托重庆红色资源,将红岩精神纳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中,着力打造思政“金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举办联学联研活动,通过教材深研、集中研讨,推动“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出真招、见实效。陕西师范大学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公费师范生特色思政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着力培养立志扎根西部的“四有”好老师。华中农业大学组织开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式研究、团队式备课、点单式宣讲,坚守“三农”底色,强化“农科+”特色,突出“生命”原色。中央财经大学组织辅导员录制“永远跟党走”微课、原创“忆说百年”歌曲MV,以“小故事、大时代,小切口、大视野”生动宣传阐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加强队伍建设,在提升育人水平上下力气。各高校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深化教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组织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的培训研修和学术交流,通过教学基本功大赛、精品课观摩、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强化示范引领,不断提升教师队伍育人能力和水平。清华大学推出“同行锦囊”133篇,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1+X”课程思政系列培训与青教赛示范课巡讲,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中南大学组织院士、专家教授率先垂范,开设“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示范课程,发挥课程思政建设标杆作用。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高校举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班、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与教学设计专题工作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学习,拓展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具体途径,帮助教师讲好讲活讲透党的创新理论。北京邮电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举办教学案例展,在交流互鉴中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研究融入教师成长“全生命周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分专题围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授,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加强机制创新,在形成协同效应上下力气。各高校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穿课程建设全过程,推动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攻关,实现学科互补、优势叠加、紧密融合,不断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天津大学构筑“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共建机制,共同挖掘“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蕴含的丰富元素,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四史导学”专题思政课,充分体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学生工作”三者的有机融合,共绘育人“同心圆”。西北工业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制定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校院两级党委思政工作责任制,统筹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与课程思政建设。北京化工大学建立“五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成立“北京化工大学—人民网文化在线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将研究宣传阐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结合、协同发力。北京语言大学制定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施方案》,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内涵、核心要义科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国药科大学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与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建设形成联动机制,在制度层面、标准层面、操作层面上提出课程思政建设“三阶段”总体规划。北京林业大学成立“5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工作室,就“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开展专项建设,由9支重点团队组成,形成课程思政群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