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土系是土壤类型的基层单元,土系志,通俗理解为给土壤建立“身份档案”。近日,由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蔡崇法教授、王天巍教授带领师生接力完成的《中国土系志·湖北卷》和《中国土系志·江西卷》,作为“中国土系志系列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两卷书共计116万余字,包含了222个土族,新建301个土系信息,系列工作耗时14年,累计行程逾5万公里,共计调查了378个典型土壤剖面,采集了近2000个土壤样品,获取了近40万个成土因素、土壤剖面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方面的信息。
土壤分类学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野外采样工作,而野外采样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艰辛。起早贪黑,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这些场景,对土壤分类学科研工作者而言再熟悉不过。每个土系的鉴定工作过程十分复杂,编制者不仅需要具备较强土壤学、地学、农学、测绘学等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强壮的体魄和吃苦的毅力。
王天巍教授说:“从古代‘五色土’划分起,我国对土壤分类的认知在历史上长期领先于世界。但近现代,逐渐与西方国家拉开了比较大的差距。作为从事土壤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发达国家,也很希望为热爱的学科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这项研究的完成,离不开师生们十余年如一日的付出,以及湖北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江西省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和江西农业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蔡崇法教授表示,作为土壤学基础中的基础,尽管研究经费非常有限,相关科研成果也很难快速发表高水平论文,但所有人都是本着一腔热爱参与其中,也培养了青年工作者对科学的奉献精神。
来源:农民日报11月26日005版
链接:https://szb.farmer.com.cn/2021/20211126/20211126_005/20211126_005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