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全国资源与环境博士生创新前沿论坛在我校举行

核心提示:1月7日,由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主办的2021年全国资源与环境博士生创新前沿论坛以线上线下双会场的方式举行。围绕主题“‘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生态环境治理”,来自国内1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9名博士生依次汇报相关领域前沿研究进展。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贾梦瑶 胡志宏)1月7日,由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主办的2021年全国资源与环境博士生创新前沿论坛以线上线下双会场的方式举行。围绕主题“‘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生态环境治理”,来自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等1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9名博士生依次汇报相关领域前沿研究进展,200余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参与交流讨论

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谭文峰表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资源与环境类相关专业博士生作为未来生态环境领域研究的高层次人才,要紧跟时代背景、面向人类需求,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为期一天的论坛精彩纷呈。既展现了土壤学领域的最新前沿,如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李俊雅同学所作的“根际土壤团聚体周转及其固碳的根际调控机制”报告,又探讨了生态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如福建师范大学孙安琪同学所作的“施肥对植物微生物组中原生生物的影响”报告;既有微观层面研究,如我校迟家霖同学所作的“矿物对土壤有机质和有机污染物包埋的分子机制”报告,又有宏观层面分析,如武汉大学韦力元同学所作的“中国中产阶级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溢出-反馈效应”报告、我校李才同学所作的“全球生产侧和消费侧二氧化碳排放的收敛性分析”报告。

博士生的精彩汇报,引发与会师生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实验有没有进一步在工厂应用中测试过?能节约多少成本?”这是评委对来自海南大学陆文康同学所作“低碳低能耗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除磷工艺研究”报告的提问。提问同时,评委老师也不忘交流互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关键性建议和下一步构想。针对中山大学博士生吴日枫同学汇报的“卤代有机物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生物修复技术”,刘俊研究员谈到,目前实验能证明在低浓度卤代物下效果明显,补充高浓度下的相关实验有助于评估修复技术的普适性。我校路莹莹同学进行关于“植物修复与高级氧化修复土壤砷和水体抗生素污染”的汇报后,刘凡教授与李小坤教授建议进一步补充相关实验来揭示研究结果背后隐藏的分子机制。

据悉,全国资源与环境博士生创新前沿论坛由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于2019年发起主办,迄今已连续举办3年,旨在为全国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博士生搭建交流平台,拓展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引导研究生潜心科研、勇于创新,为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共同努力。

审核人:蔡鹏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