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科学研究 > 正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坡耕地红黄壤与中低产稻田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项目启动

核心提示:4月2日上午,由我校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坡耕地红黄壤与中低产稻田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项目启动会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

DSC_7083

启动会现场

1微信图片_20220404193933

张启发院士讲话

DSC_7103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致辞

李顺清农艺师讲话(学通社记者 易冬铭 摄)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李顺清讲话(学通社记者 易冬铭 摄)

DSC_7126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吴骏讲话

DSC_7127

项目负责人、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谭文峰教授汇报项目情况(本文图片除标注外,由记者 川竹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寇萌)4月2日上午,由我校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坡耕地红黄壤与中低产稻田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项目启动会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

项目咨询专家组由我校张启发院士、傅廷栋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崔振岭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邹建文教授,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域规划所周卫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甘霖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曾希柏研究员,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蔡俊雄研究员,共8家研究单位的11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组长为张启发院士。科学技术部农业农村司调研员魏勤芳、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三处李华锋处长、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吴骏、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李顺清、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农村处处长魏敏杰、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柯枫英处长、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站长叶俊,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出席本次会议,项目、课题负责人及骨干成员约45人参加线下会议。会议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重大项目管理处处长杨毅主持。

姚江林代表学校致辞。他对莅临的各位领导和专家组成员对本项目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谈到,该项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对解决长江中下游耕地质量改良、中低产田地力以及筛选抗逆品种等问题有深刻意义。同时他对项目的实施充满信心,在前期立项工作中得到各方单位以及专家组成员的支持。他表示,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该项目,各单位之间要做到协同创新,认真完成项目书目标,真正为我国家粮食的安全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李顺清谈到,我们省中低产田的比例依旧过高,耕地质量能力下降,是影响我省粮食产量的重要原因。他指出,中低产田改良是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藏粮于地”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基础。同时需要加强产学研推用联合攻关,大力实现因土种植、因土改良、因土施肥。针对这些问题,李顺清提出了三点期冀:希望项目组的专家们能够根据区域的特点,综合市场,解决好当前与长远,用地与养地,积累与消耗等三个关系;做好修复与利用,改良与提升,治本与治标等三个结合,最终达到资源三维空间合理配置、特色产业有机融合、耕地保育与生态修复三个效果。

李华锋首先对项目组的前期工作表示肯定。他对该项目后面的实施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项目各单位之间加强协作,避免原有的惯有工作;项目团队要走好技术研发创新路,积极与产业部门交流,聚焦服务需求,以科技的驱动力撬动产业的杠杆;切实履行单位法人责任制和牵头责任,认真注入国家科技项目管理改革精神,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和支撑;发挥项目咨询专家组的制度,确保项目的各项管理措施和实施路线有序进行;加强成果交流,考核目标完成的同时做到创新,重视项目成果的凝练;开展项目成果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完成相关要求;主动做好对接衔接,上级和地方领导积极交流沟通;加强专项技术建设,同时也加强专项的资料建设;按照规章制度,管好项目运转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保证资金利用效率;加强项目的科普宣传,提高项目影响力。

魏勤芳针对本项目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意见。她谈到,部省联动机制是未来强化地方区域力量的整合、地方与国家的协同配合以及地方的需求与国家战略的对接和联动,希望项目组成员能基于此提高战略眼光,与管理部门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地方需求和地域优势,确保项目成果落地应用转化,解决地方实际问题,让地方政府看到成效。其次,管理部门定位要明确,要求地方配套资金要到位、管理规范要到位、责任落实要到位;项目组的研究技术到位,成果到位。最后魏处长祝愿团队取得圆满成功,通过项目实施为本省需求做出技术贡献,为相关省份做出示范作用,为全国的中低产田的提升做出贡献。

吴骏代表省科技厅讲话。他指出,要深刻认识本项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优势,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他强调,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全链条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业创新平台,加快成果示范应用。他表示,省科技厅将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项目牵头单位需切实发挥主体责任,课题承担单位更要发挥区域优势,确保项目实施成效。

项目负责人、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谭文峰教授从研究背景与发展趋势、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课题分解与进度安排、研发团队及工作基础、预期成果与保障措施、项目进展情况等方面,向与会专家及领导详细汇报了项目实施方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李忠佩研究员、浙江中地净土科技有限公司王志祥总监、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员、华强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建华、华中农业大学谭文峰教授、李小坤教授分别对五个课题的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了详细汇报。

项目咨询专家组专家和相关管理部门领导听取了项目及各课题实施方案与研究计划的汇报,审阅了项目及各课题的相关材料,对相关细节进行了质询、讨论,形成了咨询审议意见。

与会专家对于项目的前期工作给予了肯定,认为课题的研究思路、总体研究内容基本可行。专家组根据课题汇报,从酸化问题、课题界限与联动方面、产品影响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同时也希望项目组成员能够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创新点,从技术到产品做到有效联动、深度融合;对于环境问题,不仅要关注常见的指标,也要在课题中体现绿色性的指标,统筹兼顾,为全国的中低产田做出技术贡献。

张启发院士在总结讲话时强调,项目是“重量级的”、是“有期待的”,他对项目在湖北落地实施表示肯定。他指出,项目要“管天”,聚焦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需求;项目要“落地”,厘清产业目标和生态目标;项目在技术上要结合学校学科优势,融合贯通;项目可遵循“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这“八字宪法”,做好有组织的科研。

据悉,此项目由我校牵头,资源与环境学院谭文峰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参与单位涵盖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区域内省份优势研究单位。其中,八家科研院所是长江中下游坡耕地红黄壤和中低产稻田最具优势的研究团队;两家企业长期从事土壤改良相关产品、设备研发和生产,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长江中下游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作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土壤为红黄壤和水稻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20%,是我国重要“粮库”。本区坡耕地红黄壤酸瘦、耕层浅薄、季节性干旱频发,水稻土冷浸渍水、还原性物质毒害、养分低效且易损失等问题突出,中低产田比例超过65%,急需减障提质、创新产能提升技术。本项目的启动将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目标实施,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产业发展。

审核人 黄传琴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