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外国语学院举行新文科建设论坛系列之“文科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题研讨会

核心提示:6月12日上午,新文科建设论坛之“文科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题研讨会在人文社科楼M501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青平出席并讲话,研讨会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相关学者作主题发言。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宗梦竹)6月12日上午,新文科建设论坛之“文科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题研讨会在人文社科楼M501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青平、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李大鹏等以及相关学院教学副院长、本科生院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会议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院长毛浩然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李德超副教授,以及我校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成教授、文法学院院长田北海教授、外国语学院王战教授等学者作了主题发言。

青平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学校高度重视文科专业建设和“新文科”人才培养,学院要加强外语学科自身建设,着力做好“外语+”建设,要在外语与农学、生命科学、食品健康等特色学科上,融合发力来推动新文科建设。

胡开宝教授作了《新文科视域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发展》专题报告,介绍了新文科的界定与特征、新文科视域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新文科建设的实践。胡教授谈到,人工智能、泛在学习等新技术和新模式的突飞猛进给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文科建设定位于学科重组和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和语言学等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研究,是外语专业应对大数据时代,谋求变革发展的重要途径。胡教授还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以文理交叉为特色的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二级交叉学科的建设情况。

毛浩然教授所作的《“新文科”政产学研“三循环”协同育人模式和高校服务地方创新实践》报告则提出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前沿化、课程动态更新常态化等“五化”,全方位卓越引领、全要素文理融合等“四全”以及“三循环”协同育人模式等角度进行人才培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核心竞争力的跨学科国际化人才。李德超副教授从亚洲视角看翻译,进行了翻译定义新究。他谈到,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翻译理论和实践需要跳出“西方中心”范式,培养创新及批判性思维,从本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会议第二阶段,李谷成教授、田北海教授和王战教授分别围绕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基于知情意行合一理念的知农爱农创新人才培养以及依托新文科建设加快外语类国别区域学科融合等主题作了报告。经济管理学院通过开设“张之洞班”等特色班级、打造“本禹”志愿服务品牌和“双创”工作品牌,以教研教改为导向,推动产学合作,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推进国际合作,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学生能力方面下功夫。文法学院聚焦“三农”特色,着力培养知农爱农社会学创新人才,以强知、育情、铸意和笃行作为改革方向,推广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带领学生深入农村社会,强化兴农情怀,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外国语学院在建设区域与国别学科时,通过交叉融合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重视外语基础、文学素养、跨文化思维和翻译工具,使得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参与全球治理。

审核人:方红

责任编辑:徐行 孟丹琼